石油关系到国家安全。实现油气深度突破已成为实现替代中国石油资源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深井、超深井和非常规钻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重要途径,而钻井液技术是保证安全、快速、高效钻井的关键。

早在多年前,中石化集团高级专家、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王中华就围绕非常规钻井的需求,开始研究页岩气水平井油基钻井液和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得到了广泛应用,水基钻井液在现场应用取得了初步成功,有力地推动了中原钻探成功钻成了世界最高井和亚洲第一口深井。

“不到一个钻头,油气不带。深井、超深井钻井,可谓一点深、一点难、一点深、一点险。”王中华说。

“钢铁侠”精神是我的动力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里,有一个特制的样品瓶:amps。一般来说,amps是一种新型高纯度有机化学单体,化学名为高纯度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

amps的诞生在中原油田石油化工技术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专家称之为“推动油田化学品发展的革命性作用”。

1999年7月17日,在厦门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工业表面活性剂大会上,一位三十多岁的青年走上主席台,宣读了“2-丙烯酰胺基-2-甲磺酸共聚物的研究”学术报告。全新的理念、精辟的见解、科学的判断,赢得了2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的热烈掌声。大多数代表还清楚地记得,1998年在青岛召开的第六届年会上,也是这位年轻人精彩的报告,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位年轻的学者就是当时中原油田钻井泥浆技术研究所的总工程师王中华。中原油田钻井泥浆技术研究所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油田化学研究所的前身。

53岁的王中华衣着朴素、随和,处处表现出他的朴实和单纯。但是翻一翻记录他科研成果和学术成果的油田科技发展历史档案,却是那么耀眼:

主持开发羧甲基淀粉生产新工艺和saf油井水泥减水剂,获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磺化单宁降粘剂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主持了高纯度2-丙烯酰胺甲基丙磺酸(amps)的开发。生产工艺国内首创,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新产品。

气体钻井可回收泡沫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空白,而且创新性地形成了强抑制、强吸附、强包覆的泡沫液体体系。

他主持的乙烯基磺酸盐钻井液体系研究,由于其独特的分子设计和耐温抗盐性能,在国内尚属首次。

他开发的油井水泥减阻剂(saf)和有机化学单体(amps)均填补了国内空空白。

……

据粗略统计,截至2000年,王中华已获得科研成果20余项,其中8项通过省部级鉴定,3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10余次获得局级科技进步奖。

王中华还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撰写了250多篇论文和技术报告,在国家、省、部级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20多篇100多万字的论文。世界著名的化学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和石油杂志《美国石油文摘》发表了20篇王中华的论文。他署名的260多篇学术论文,可以在网上很多数据股找到。2001年4月,他主编的《油田化学品》由中石化出版社出版,受到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他被任命编辑《油田化学品实用手册》,这是一本权威的参考书。科技部有关领导在听取了王中华的学术报告后,称赞他是中国化学工业协会会员,是“有前途的青年科学家”。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中华以“铁人”精神从事科学研究,为油田勘探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中原油田劳动模范、十大文明职工、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60余项。

科研是我的生命

王中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与他迷人的工作密不可分。

“每天早上7点之前,他一定在办公室。我从来没见过他周六周日休息。”自1991年以来一直与王中华共事的孙菊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改变。

熟悉王中华的工人和工作人员一直称他为“一个被施了魔法的科技研究者”和“新一代钢铁侠科技工作者”。

1985年,王中华毕业后分配到中原油田从事钻井液开发工作。钻井液,俗称泥浆,叫“钻井血”。中原油田地质复杂,储层埋藏深,温度高,含盐量大,属于特低渗透断块油田,对钻井液质量技术要求很高。不同区块油田对钻井液质量技术要求很高,同一区块不同区块、不同开发阶段对泥浆的要求也不同。为了防止泥浆压井,保证钻机安全,必须迅速解决泥浆的技术质量问题,防止井喷和泥浆压井。在高速发展的中原油田,首要的科技任务是研制适合该油田复杂钻井特点的泥浆药物。这个负担落在刚满20岁的王中华身上。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研是我的生命。总觉得时间不够,那么多没完没了的书和资料,那么多没完没了的化学实验。”王中华回忆说,他刚参加工作时,油田生产中不时出现问题,等待解决。他不能按部就班地工作,他必须“抓住每一分钟”。

1989年,王中华主持了saf油井水泥减水剂的研究。当时国内还没有参考资料。他查阅了许多外国资料,做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在炎热的夏天,他每天进行五六套实验。他最多同时启动四个反应设备,在仪器旁边停留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王中华当时的实验不仅受到有毒气体的危害,还面临爆炸的威胁。有一次,他在进行中试的时候,一个反应釜突然喷出大量的甲醛气体,瞬间就把整个车间加热了。随时可能发生的爆炸威胁到在场每个人的安全。王中华让几十名测试员迅速离开现场,但他勇敢地抓起冷水管冲向反应釜。在强冷水流的冲击下,气体慢慢崩塌。王中华没有控制爆炸,获得了试验的第一手数据,这是试验成功的关键一步。经过努力,saf试制成功。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名专家参加的科技鉴定会议认为,这种产品和工艺在中国是第一个。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新产品开发成功后,王中华总是没有时间放下庆祝的杯子,瞄准新的目标,攀登下一个新的高峰。在长期的钻井现场观察和地质资料研究中,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否要开发一种能够提高耐高温抗盐能力的化合物,从而大大提高泥浆药物的适用性。后来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想通过聚合物聚合找到这个理想的化合物。

为了找到自己理想的化合物,王中华调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请教了他的大学老师,借鉴了国内外高分子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课题组的几个成员打了四个春秋。经过无数次失败,他于1994年成功研制出高纯度有机化学原料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这一代表水溶性聚合物单体的最新成果,于1996年被评为国家新产品。该产品作为基础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制药、纺织印染、水处理等17个领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Amps是一个象征性的开始,从那以后,王中华把他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上。此后,他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乙烯基磺酸共聚物及钻井液体系”项目在中原油田得到应用,开创了复杂断块油田钻井液应用的新局面;耐高温高盐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剂的研制突破了高温高盐油藏化学驱油困难的禁区;适合页岩气开发的油基钻井液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国家页岩气示范区涪陵页岩气田的发展,也在油基钻井液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上取得了突破...

[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名利是我的负担

随着王中华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和组织向他寻求技术建议。深圳外企录用他,年薪百万,有车有别墅等优惠待遇;北京的专家要求他读硕士和博士,并答应把他和他妻子的户籍搬到北京,还给他分配了一套高科技住房...但王中华拒绝说,“名誉和财富对我来说是一种负担,但也是一种腐蚀剂。”

熟悉王中华的人说,如果王中华愿意,他一定会成为中原石油工程公司的首富,因为他的每一个科学公式都能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的一间办公室里,王中华像往常一样不到7点钟就到了办公室。

办公室被分成两个小房间。外面是一张大桌子,上面整齐地堆放着一摞摞书、杂志和报纸。里面是王中华的办公室,桌上有一台电脑,到处都是书籍和杂志。

学习和工作是王中华每天必不可少的活动。虽然他现在是石油化学领域的老手和专家,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和钻研它。“你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把握它的宽度。”

王中华对他的个人名利非常超然。为了培养和支持更年轻的同志,他亲自选题,立项,如1998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如“乙烯酸多聚物与钻井液体系研究”。他主动把项目负责人交给助手,只给技术指导,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只要你自己不主持研究项目,你就永远不会给技术报告起名字。

自2006年以来,王中华很少自己做实验,“给年轻人机会”

但是,如果实验室里有什么东西,技术小组离不开王中华的建议,他愿意和他们交流。

“虽然王先生不再做实验了,但是我们现在做的实验他差不多都做了,所以他知道听到我们实验室遇到的问题发生了什么。”孙菊说。

2016年12月,王中华出版了两本书——《钻井液和处理剂新论》和《钻井液处理剂实用手册》。前者重在理论,后者重在应用。这两本书是王中华工作以来的经验和技术的总结。

“为了减少路上的时间浪费,这几年我很少参加国内的相关学术会议,埋头科研是根本。”王中华说。

谈到生活中的王中华,许多人说他是愚蠢的。王中华总是笑着说:“人们对任何事情都太熟练了,很难在事业上取得进步。傻有什么不好?”

王中华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王中华说,人活着,应该保持一种精神,追求人格的完美。只有积极进取,才配得上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标题:[科学技术]王中华: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