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工程师陈豪是一个传奇人物。从一线继电保护工作者到总工程师,成为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工标准化组织,负责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的国际标准化工作)tc95 ahg3中国镜像集团董事长。在iec国际会议上,他用两张图让中国标准成为国际通用标准。

胖乎乎的陈豪看起来有点木讷,但当话匣子打开时,他会滔滔不绝,迅速而仔细地思考。当谈到如何成为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第一位继电保护领域的iec中国专家时,陈豪的回答是“九层平台,从累土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陈豪拥有60项专利,发表了110篇专业论文,出版了两部专著,用许多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空白。理科生陈豪也是一个羽翼丰满的文艺青年,身份头衔众多,如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韵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象棋国家一级裁判等。他在公司有个外号:“师傅”。

陈豪的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他从小就对电力感兴趣。他在东南大学的本硕博主修电气工程。毕业后进入国家电网江苏公司,成为一线继电保护工作者。

陈豪非常重视用科技手段解决工作中的痛点。

输变电设备的螺栓松动,工人需要爬高拧紧。他们经常需要申请断电和负荷转移,不仅工作量大,还可能影响用户用电。陈豪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动螺栓紧固装置,通过按下开关可以快速安全地拧紧螺栓。

一台几十斤重的功率测试仪需要人工搬运,上下楼梯时可能会造成损坏。陈豪研发的变电站智能维护调试平台具有自主驾驶和越障功能,可实现变电站内平稳上楼和平地快速移动。

陈豪说:“我真的很喜欢科学研究。我就是喜欢琢磨。遇到问题不解决是不舒服的。”

科研需要大胆细致,不断提高。2016年,陈豪带领项目组模拟断路器底座螺丝松动故障,收集离线故障数据。为了提高数据集的完整性,他提出同时做四个螺丝松动的振动测试。厂家认为设备可能翻车,太危险。陈豪坚持认为这个实验可以更全面地研究极端断层。他精心安排安全措施,预控风险,完成了实验。

这组数据增加了两种断路器故障类型判据,提高了七种相关断路器故障类型判据的有效性。

"对于维修人员来说,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比理论结果更有意义."陈豪说,要在工作中积累问题,提高科研的实用性。

陈豪曾在国际电工委员会会议上出名。Iec被誉为“电气工程领域的联合国”。在全球电力市场中,许多国家只承认电力设备引进和使用的iec标准。所以每次iec会议,不仅仅是一次技术交流,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16年,陈豪成为iec中国继电保护专案组首席发言人。此前,该领域长期被法国、瑞典等西方国家控制,对我国继电保护设备出口影响很大。

2018年4月,在挪威举行的iec智能站保护标准讨论会上,欧洲专家质疑中国现有智能变电站广泛采用双模数方案。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局势逐渐被另一方控制。

无奈之下,陈豪起身在白板上画了一张示意图。并说出一系列数据: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建设了世界上95%的智能站,中国UHV站覆盖了全国三分之二的面积。我们已经进行了800多次实验,用我们的双手积累了比你在实验室里积累的珍贵得多的数据。中国有句古话,事实胜于雄辩。我们欢迎交流。

来自世界各地提出反驳意见的专家哑口无言,开始在画面中寻找瑕疵。之后,陈豪自信地画了第二幅图,向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清晰地展示了公式、数据和图表。最后,西方专家不得不接受和认可中国标准,并修改了iec相关国际标准的定义。

2014年,国家电网江苏维修公司陈豪创新工作室成立。带领9名团队成员,成功开发“变电站智能维护调试平台”9个多月。随后,他带领团队构建了特高压断路器机械故障诊断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相关技术的空空白,并获得2015年质量技术领域最高奖中国质量技术奖评审二等奖。

在团队合作中,他喜欢挖掘和培养新人。他工作室一半以上的成员是2014年加入的年轻员工。为了帮助更多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工作价值,他在南京分公司成立了“学校”。在这里,学生不是专门的,任何对自己工作有益的想法和方法都可以展示出来。每次现场工作结束后,大家会深入交流当天遇到的问题,第二天去现场验证答案。

[科学技术]陈昊:国际舞台上的80后电力专家

受陈豪“堂文化”的影响和教导,学校青年科研团队完成了16个科技创新项目,8人成为国家电网系统各级专家。

前线工作积累的丰富经验使陈豪走上了国际舞台。多次参与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方向起到了指导作用。

标题:[科学技术]陈昊:国际舞台上的80后电力专家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