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则贤担任2019年全国科普大赛评委
字符文件
曹则贤于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并于1997年获得凯泽斯劳滕理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他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100多篇研究论文。著有《物理学会说话》(四卷本)、《没有表象的美》、《薄膜生长》、《一念非同凡响》、《量子力学-青年版》、《惊人的一击》等书。
“肚子里的知识会塑造人的气质。来自物理的气质,相比其他任何职业的气质,都让人觉得踏实。学物理是技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繁荣时代人们对自己的要求。”
“小草太可爱了。”
“感谢“五里五里”,我们不再云里雾里。”
日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一系列名为“认识云中的道理”的微课中推出了曹则贤教授的“相对论”,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底,他的演讲《什么是量子力学》在网上走红,很多网友开始了一场“硬核”跨年。他曾经在课堂上说过:学过电磁学的人都知道“两种感情如果长久,还在暮年”是不科学的。
曹则贤长期以来一直与科普联系在一起。出版了《说话像物理书》、《相对论初级版》、《惊人一击》、《一念非同凡响》等多本书。几年前,他写道“加油!作为《走向未来》节目的科学顾问和现场嘉宾,在圈外是“火”。
尽管如此,曹则贤直言不讳地说:我对搞科普不感兴趣,更没有能力搞科普。
源于一篇自吹自擂,写了12年的专栏
他说,科普是“不经意间把一棵柳树插进阴影里”的意外。
2007年,曹则贤在《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物理学的文章。从那以后,他写了100本系列的《物理学说词》,涵盖了夸克、量子、温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自2010年以来,曹则贤将这些文章汇编成册出版,即四卷本《物理学》。
写这套书源于一个“吹牛”。
1996年前后,仍在德国凯泽斯劳滕理工大学学习物理的曹则贤逐渐意识到,在物理概念的中文翻译中有一些错误的例子。
2007年,在一次餐桌上,曹则贤与时任《物理》杂志副总编辑的刘继兴教授交谈。
刘继兴说:“我会在物理杂志上给你留一个专栏。你有能力写吗?”
曹则贤立即吹嘘海口,并承诺:“你要为我开一个专栏,我会为你写100篇文章。”
没想到,专栏真的开了。曹则贤不得不硬着头皮写了100篇文章。他花了12年才实现这个承诺。
后来,曹则贤陆续出版了一些物理学书籍。“我觉得不是科普书。”曹则贤说:“我的相对论初级版充满了公式和297页。物理教授能全懂就好了。而且我一直反对给书分类贴标签。书还是基于具体内容的。有的专业论文只是垃圾,有的随笔却充满智慧和洞见。”
曹则贤说,用科学启迪大众就像邀请大众攀登高峰。
“学习在那里就像一座山峰。愿意分享知识的科学家只是登山教练或向导。愿意爬山,最后达到什么高度,是大众自己的问题。”曹则贤反对将科普理解为科学的简单化、庸俗化和碎片化。“这相当于把珠穆朗玛峰拉低到200米,让所有人都沉迷于征服巅峰。这样的好事怎么会发生?巅峰就是巅峰,需要攀登。”曹则贤说。
他说自己热爱科学,研究“硬核”专业作品。“科普作品是为了入门,类似于介绍一个高峰景区。通过景点介绍,可以知道山峰的海拔,积雪的厚度等。,但是不可能获得其他山脉都在天空下出现矮星的经验。甚至面临生死。”
学习物理是时代和自身的要求
对曹则贤来说,物理学是一座高峰。
1982年,曹则贤参加了高考,他的物理成绩是所有科目中最差的。但是他选择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那一年全国16个理科状元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我们班占了3个,奠定了我成为差生的基础。”曹则贤说。
"从大学到现在,物理对我来说一直很难."曹则贤坦率地说。
多年来,他已经能够阅读一些物理学家的原著,如庞加莱、威尔、爱因斯坦、狄拉克、彭罗斯等人。看完之后,他经常会想:为什么物理对这些人来说那么容易?
"后来我想通了,他们不仅很容易读懂物理,而且很容易创造物理."曹则贤说:“对我来说,一个容易理解的知识只有通过多年的思考才能真正理解。”
曹则贤认为,物理学的深奥程度正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一位物理学家所说:“这个世界上80%的物理学家根本不懂物理。”
"尽管如此,我们都必须学习物理."曹则贤说,今天是一个技术高于神话的时代,物理是所有技术的基础。技术时代出生的人,必须掌握足够的物理知识。
“而且,肚子里的知识会塑造人的气质。来自物理的气质,让人觉得比其他任何职业的气质都更实用。”曹则贤说,学习物理不仅是技术时代的要求,也是知识繁荣时代人们对自己的要求。
回顾他的研究,曹则贤研究了激光、固态物理、理论物理、真空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尽管曹则贤转向了物理学的许多方向,但直到今天他从未离开过物理学的战场。
“物理之所以吸引我,是因为它合理,是用数学来表达,用语言来描述存在的知识体系。”曹则贤说:“通过研究物理,我们可以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结构功能发生的机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物质属性的来源,甚至识破各种骗人的把戏。”
物理学家必须学会思考
谈到他自己的研究,曹则贤最满意的是证明溅射深度分布是一个条件不足的反问题。
溅射深度剖面技术是一种表面分析技术,利用离子对固体表面进行剥蚀,测量表面的成分来确定原始样品成分随深度的分布。这种方法在国际上已经广泛使用了很多年。
“当我接触到这项技术时,我觉得它是错误的。后来我用实验和数学分析证明它在原理上有先天不足,发表了唯一作者的一篇长文。”曹则贤说,溅射深度剖面技术后来被放弃了。
“感觉不对劲”就像一个启发曹则贤思考的按钮,不仅体现在科研上,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一天,曹则贤偶然在别人的篮子里看到两个甜瓜,甜瓜的表面纹理褶皱布满了皱纹。“当时我就觉得这两个瓜有问题!因为它们表面的条纹深浅不一,一般来说,这两只香瓜都不知道怎么在身上排皱纹。”曹则贤回忆说,当他回家检查时,他发现这两个哈密瓜是新培育的品种。
“物理学家必须善于思考。”2017年,曹则贤在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在寻找中,他也养成了阅读和写思维笔记的习惯。
“我高中毕业前只买过两本书,一本是董存瑞的,0.27元,一本是烟。可以说,我高中毕业前没有读过什么书,是因为没有书读。”曹则贤回忆说,他直到1982年进入大学才慢慢开始阅读。
“现在我养成了每天阅读的习惯。我真的很享受学习的机会。我吃喝不好,还有一本书要看。我已经欠社会很多了。”曹则贤说物理学家在成为物理学家之前必须读很多书。
大约在2001年,曹则贤开始写思考笔记。“我做调研的时候,会记录一些事情,补充一些想法,有兴趣的话整理成文章。”
曹则贤的许多话是他思想的结晶。“文章发表后,我并没有太在意阅读和别人的评价,但有一点值得在意的是别人的补充。”
曹则贤非常高兴邀请大家攀登物理高峰。”陈子昂所谓的“无忧无虑的心,美得难以倾诉”,也就是所谓的。要想知道物理带来的快乐,一定要认真学点物理。”曹则贤说。
标题:[科学技术]曹则贤:邀众人共攀物理高峰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