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这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护士长周蓉,她到黄石市抢救新冠肺炎重症肺炎患者30多天。
做护士拍背排痰的“陪练”
周蓉所在的黄石市中心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在江苏医疗队到来之前是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医疗队到达后,对黄石市新冠肺炎区的肺炎患者按轻、中、重进行了调查和治疗,决定将该picu改造为icu,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地区的重症肺炎患者。
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协助的黄石医疗队队长哈维·赵(Harvey Chao)表示,医疗队到达时,中心医院的picu无法治疗成人患者,该picu的快速改造由周蓉负责。第一天调查,第二天人员整理分配,第三天病房流程整理,第四天开始治疗成年患者,17张床位,两三天就满了。
病人病情严重,一定要精心护理。周蓉说,拍病人后背的最基本方法,手法、力度、频率都很讲究。如果摄影到位,患者会感到舒适,也会促使他们振动排痰,因为这类患者的痰往往比较粘稠,靠患者自身的力量难以排出。
在护理查房时,只要条件允许,周蓉会为每个病人拍一张照片。有的护士拿不到位。周蓉将耐心地展示。示范完后告诉他们:“你们先回去练,明天班前练。再在我身上练!”
“大家都来找你练,你怕疼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周蓉笑着说:“疼不疼没关系。重要的是找到感觉,让病人受益。”
“发明”特殊换档模式
黄石市中心医院icu洁净区与医生办公室之间的玻璃上,有很多交接班记录,这是周蓉在抗疫期间提出的一种特殊交接班模式。每班护理组长将危重、重症、特殊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吸氧方式、流量、呼吸机方式、参数、病情变化记录在纸上,贴在玻璃上。
“正常的交接班方式是两班集中讨论完成交接班,现在条件和时间都不允许。”周蓉说,重症监护室的工作人员不方便使用手机,所以把手机手写下来贴在玻璃上,可以方便外面的同事拍照并发送到工作组。“在接手之前,也可以先看看交接班记录,这样在护理病人的时候可以更加主动全面。”
从2月11日到现在,江苏医疗队已经在黄石奋战了30多天。
周蓉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晚上经常在病房呆到很晚。高压和疲劳一度使她的口腔溃疡扩散,影响了她的进食。与家人的接触,往往是为了在家庭群体中匆匆报平安。
虽然她很努力,但看到病人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她比任何人都开心。“需要佩戴呼吸机的病人,呼吸机被移除;说一句话后吐气的病人可以交流;有很多病人被转到了轻度病房……”说到这些,她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标题:[科学技术]只要病人康复, 痛点累点没关系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