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团队获克利夫兰奖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北京时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研究团队获得2018年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数千公里恒星的双向量子纠缠分布,推动大规模量子通信实验。...

第十届后量子密码国际会议8日在重庆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a类(超级973)首席科学家郭国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建议,中国量子计算机研发应重视整个生态系统。

5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新鲜出炉,再次在线刊登中国量子物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潘建伟、朱晓波和彭承志等组成的超导量子实验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范桁等理论小组,开创性地将超导量子比特应用到量子行走的研究中。该研究将对未来多体物理现象的模拟以及利用量子行走进行通用量子计算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科学技术]量子通信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北京时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贡献。

据了解,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建设科技强国。十九大报告,为新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战略部署,“墨子号”量子卫星作为近五年的重大科技成果之一出现在报告中。“墨子号”的首席科学家潘建伟说,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圆梦,是自己最大的幸运。

“墨子号”量子卫星纠缠源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印娟2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6年8月升空的“墨子号”量子卫星已完成量子密钥分发、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三个预定任务,未来计划与意大利、俄罗斯、瑞典和南非等国开展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实验。

当地时间2月14日晚间,science系列期刊出版方——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在2019年会上,将2018年克利夫兰奖颁给了一支34人的中国团队——由潘建伟领导的中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以表彰该团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这是aaas设立克利夫兰奖90余年来,中国科学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获得这一重要荣誉。

[科学技术]量子通信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北京时间1月31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宣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以表彰该团队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信实验研究做出的贡献。

据了解,潘建伟院士团队主导完成的“墨子号”卫星完成洲际量子密钥分发研究成果,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18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网站以“卫星量子密码”为题报道了该成果,认为这项成果为建设基于卫星的全球“量子互联网”带来了福音。

对科学家而言,做100次实验,成功一次就算成功了;对工程师而言,做1000次实验,失败一次就算失败了。在航天卫星领域更是如此,工程师们唯有用百分百的成功,才能换来科学家们成功的可能。

以天地为幕,让光子在空间舞蹈——这曾经是一个梦想,如今“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在空间正常运行两年。由于卫星的出色工作,科研人员仅用1年时间提前完成科学目标,实现了星地之间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密钥分发及隐形传态,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首。

量子通信,即利用光子等量子的状态叠加和纠缠等基本物理原理实现的信息传输。由于作为信息载体的量子不可分割、状态不可克隆,可以实现抵御任何窃听的密钥分发,进而能保证用其加密的内容不可破译。

眼下,在中国科学家致力于量子领域攻坚的同时,赵勇和他的同行们也在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科大国盾量子是以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实用化量子通信技术为基础,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起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从事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企业。 [详情]

标题:[科学技术]量子通信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