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邀明月”——你真的了解月亮吗?

月亮,俗称月亮,古代又叫太阴、玄图。至于月亮,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说,中国古籍中有“嫦娥奔月”、“嫦娥生月”等说法。各国都制定了周密而切实的探月登月计划。所有这些探月计划都源于一个问题:我们对月球了解多少?

“月到中秋分外明,又是一年团圆日。”4日,将迎来象征合家团圆的中秋佳节。一些细心的公众发现,中秋节很调皮,去年的阳历日期是9月15日,而明年则是9月24日,这意味着今年的中秋节比去年晚到19天,而明年的中秋节又比今年早到10天。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古时,我国将每一季度三个月依次分为孟、仲、季,八月属于仲秋月。仲、中通假,故“仲秋节”亦称“中秋节”。中秋节由来已久,古人过中秋,并不是吃月饼、赏月那么简单,它所包含的节日内容极其丰富。那么,中秋节是如何起源的,它的文化内涵是什么呢?

7月20日是“人类月球日”,以纪念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登月成功。仔细观察月亮,发现明亮的月亮上也有暗淡的部分,它们被称为月海。每当月圆的夜晚,我们抬头看那一轮满月,总是会发现“银盘”并非是纯色的,局部地区会呈大面积的暗斑。人们曾经想象,那是一大片浩瀚的“海洋”,天文学家便称之为“月海”。

曾被认为干燥的月球,内部可能含有大量的水。这是美国科学家借助卫星数据,分析月球上古代火山沉积物后得出的最新结论。

英国《自然》杂志日前公布的一项行星科学研究称,科研人员借助轨道飞行器在月球上发现了200多个新的陨石坑,数量比当前模型预测的多出33%,它们的形成速度远超过人类想象。

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现代科技让我们对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关于月球背面的谜团却仍有很多未曾解开。

“十三五”期间,我国地质学界将在持续多年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极地与行星地质研究,包括开展火星、月球试验场建设、“地-月-火星”对比等方面的研究及组织月球与火星地质编图。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罗斯联邦航天机构签署了一份联合声明:将合作建造首个月球轨道空间站,名为“深空之门”(deep space gateway),以作为深度探索太阳系并将人类送上火星的月面基地。

古人很早就有一种对月亮的崇拜,到了秦汉时期,“月中有神灵”一说更被“具象”为“月中有恒娥”。恒娥即嫦娥,就是月亮女神。除了恒娥外,月宫中还有“金蟾”、“玉兔”等说法在民间也流行开来。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嫦娥”寄我思——我国迈出月球探测新步伐:

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1)嫦娥一号: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完成了探月工程 “绕”、“落”、“回”第一步;

(2)嫦娥二号:快速准确获取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数据;

(3)嫦娥三号:首个月球软着陆的无人登月探测器;

(4)嫦娥四号:着陆点选在月球背面并完善月球资料;

(5)嫦娥五号:整体完成“绕、落、回”三步走并实现月球软着陆以及采样返回;

(6)嫦娥六号:预计2020年左右实现月球极区采样返回。

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的新的一步。 [详情]

标题:[科学技术]科普月亮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