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优质发展指数报告(2019)》显示,沪、浙、苏、皖四省全面推进各领域协同,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综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经济社会优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在新冠肺炎防控肺炎疫情和恢复生产过程中,三省一市将围绕“五新”加快恢复长三角经济活力,着力增强长三角发展势头。

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编制的《长三角优质发展指数报告(2019)》近日正式发布。《报告》构建了长三角优质发展指数和各城市优质发展指数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了长三角地区的优质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该报告于2018年首次发布,今年是第二次发布。城市覆盖面从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扩大到三省一市的41个城市。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补充短板再创新

报告称,自2018年中央决定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三省一市全面推进各领域协同,科技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综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经济社会优质发展水平明显提高。2018年长三角优质发展指数达到122.2,比2013年高22.2点,比2017年高4.1点。五个子指标中,创新发展指数达到164,对优质发展指数的贡献率超过50%,说明创新驱动正在成为长三角优质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绿色发展指数和共享发展指数分别为125.7和119.7,均较2017年有所改善,反映了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区域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民生的不断改善;相对而言,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长三角开放发展指数增幅较小,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较低;协调发展仍然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也是未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综合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该报告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的高质量发展水平。2018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圈城市优质发展平均分分别为73.7、62.9、66.9、59.0,进一步凸显了上海都市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地位。都市区核心城市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体现。2018年,上海、南京、杭州的优质发展指数比都市区第二城市高10分左右;合肥都市圈各城市优质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合肥仅比第二大城市芜湖高2.1个百分点。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根据《报告》的分析结果,长三角41个城市的优质发展水平呈现梯度格局,上海、杭州、苏州三个城市排名梯队第一,优质发展指数得分在80分以上。南京、宁波、无锡、嘉兴、常州等18个城市属于第二梯队(指数在60-80之间),其中15个城市得分在65分左右,比2017年增加2分;其他20个城市属于第三梯队。41个城市优质发展指数的平均分从2017年的60.2分上升到2018年的61.8分,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距从2017年的47.3分下降到2018年的44.3分,反映了长三角城市优质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城市间差距的逐步缩小。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从五个子指标来看,在创新发展方面,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保持领先,无锡、常州、宁波、镇江、合肥、芜湖位列前十。在开放发展方面,上海和苏州继续保持高度开放。与此同时,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有五个来自浙江,而苏皖一些城市的开放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空房。绿色发展方面,近几年有41个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其中浙江作为中国“两山论”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领先长三角,绿色发展指数前10名的城市中有6个来自浙江省。在协调发展方面,41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指数比较接近,80分以上的城市占82.9%,比去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反映出长三角城市在城乡协调、经济社会协调、物质精神文明协调等方面发展水平较高。共享发展方面,长三角41个城市共享发展指数平均得分达到80.2分,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江苏南京共享发展指数得分高于浙江杭州,在41个城市中排名第一;前5名中,浙江有3个席位,分别是杭州、丽水、宁波。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化危机为机遇,增加活力

长三角地区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强化长三角发展势头,积极探索优质发展新路径,不仅是三省一市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长三角地区的使命责任。

《报告》围绕长三角如何共同赢得疫情防控胜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了9条对策建议。一是加强联合防控,打赢疫情防控;二是建立国家示范,建设综合开发示范区;三是提高发展水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四是提升政策来源能力,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五是提高密度强度,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体系;六是加强共建共享,构建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七是加强协同保护,创建一体化生态环境体系;第八,打破行政壁垒,为整合要素创造大市场;第九,缩小制度差距,营造整合优质的商业环境。

[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报告》提出,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过程中,三省一市要避免因疫情造成的短期影响而节节败退,继续走洪水泛滥、盲目借贷、粗放投资的老路,保持战略实力。以疫情为“机遇窗口”强行改革,将宏观政策措施落实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机为机遇,围绕“五新”加快长三角经济修复一是抓好“新基础设施”。根据中央“新基础设施”部署,积极围绕七个重点领域,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新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和加快建设,充分发挥“新基础设施”在稳定投资、促进消费、帮助升级方面的潜力。二是培育新经济。在疫情防控形势下,长三角应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网络教育、网络办公、数字娱乐、数字生活、智能配送等新的商业模式,对相关企业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第三,扩大新的消费。把握疫情防控产生的新消费、消费升级等热点,重点推进教育培训、医疗、养老服务、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推动交通、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等行业与消费全面复苏。四是推广新服务。积极拓展电子牌照在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等跨区域的深度应用,提升长三角“一网管理”在线办理能力,推动更多跨区域事务“全网贯通”,共同打造长三角发展氛围更好、体制机制更新、创新能力更强、竞争实力更强、企业活力更强的区域。第五,探索新机制。在统一开放人力资源市场、加强资本市场分工合作、统一城乡土地市场、跨区域产权交易市场、各市场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区域间成本分担和利益分享机制等方面。,我们将率先突破和探索实践,形成可以复制和推广的制度经验。

标题:[科学技术]长三角聚焦“五个新”再发力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