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科学家精神,大家的小事
“送不送?”对于太空任务指挥官来说,这有时是一个极其困难的选择。
太空飞行是一项复杂而昂贵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当箭在弦上,发射迫在眉睫时,指挥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定,以防出现意外的异常情况。急着推出?一旦失败,你就注定了。推迟发射?必然会影响任务的进度。这种情况下,指挥官身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试验小组成员看来,“两弹一星”的创始人、火箭和导弹控制技术专家黄纬禄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官。
某运载火箭试飞时,一级伺服机构反馈的电压表指针突然开始摆动。现场指挥所的人惊慌失措,紧急呼叫:“请黄先生立即去指挥所!”
正在山上观察的黄纬禄开始奔跑。当他到达指挥所时,离发射时间只剩下2分钟了。他喘息着听简报,问平台测试负责人:“平台怎么样?”
“站台还好。”
黄纬禄沉吟片刻,果断下令:“按时发射。”在场的每个人都捏了一把汗。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火箭升到了空,飞行正常,测试完全成功。
事后,黄纬禄解释说,通过平时对发展的深入了解,他对火箭各部分的质量、性能、工作状态都有了很好的了解,了解到平台没有问题。他得出结论,指针摆动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因为箭上的传感器极其灵敏,稍有外界震动,甚至是风,都会使其产生反应,而这些扰动在火箭起飞后就没有作用了。
如果黄纬禄在这次紧急反应中有答案,他在“聚浪一号”固体潜射导弹海上试验中的责任将会更重。
海试第一轮失败,参与者焦躁不安,压力很大。作为首席设计师,黄纬禄在承担责任的同时鼓舞了士气,但直到第二次发布时,每个人仍然感到不安和缺乏信心。
连上级领导都很动摇。发射日凌晨,上级从北京打来电话,建议推迟发射。这让黄纬禄犹豫了。
他躺在床上,神志不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会责怪他推迟发射。但是,海况越来越差,禁航日期已经向全世界公布。如果错过任务期限,不仅会浪费高昂的成本和大家的努力,还会产生很大的政治影响。如果他坚持发射,如果再次失败,他能承担后果吗?
黄纬禄试图冷静下来,从火箭系统的试验情况到发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计划,他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梳理和分析。最后他给领导打了电话:“我觉得发射条件已经到位,不应该再推迟了。”
实验成功了。
过了一段时间,这个海域的天气真的越来越差了。虽然我们很高兴,但我们都钦佩黄纬禄做出勇敢决定的惊人勇气和他无私的道德品质。
简介黄纬禄(1916年12月18日-2011年11月23日),中国著名火箭导弹控制技术专家,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黄纬禄长期以来一直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他在领导研制中国第一枚固体潜射战略导弹后,提出了“一弹两用”的构想,将潜射导弹搬上岸,成功研制出陆基移动式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种型号的成功研制为中国固体战略导弹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了中国固体火箭的发展规律,填补了中国导弹和航天技术的空空白。
(图片制作:王小龙)
标题:[科学技术]黄纬禄:千钧重压下敢拍板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