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台消息(记者戚春雨通讯员田本灿):70多年前,黄冈市红安县牺牲了14万英雄儿女,走出223位将军,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如今,有着18年党龄的红安人刘一泉,为了这座英雄城市摆脱疫情的阴霾,步先人的后尘,挥洒汗水。

匆忙出发

从1月26日至今,仍在家乡黄冈市红安县度假的刘一泉一直打电话。作为CCCC第二航空局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工地的主要负责人,需要筹集武汉市第六医院、武汉市中医院、火神山医院重建建设急需的资源。

1月28日,刘一泉早起洗漱。他和家人感叹:“审查数据的时间太紧了。有变化怎么办?我不能一直在家打电话。第一时间一定要去武汉!”没想到,刘一泉出门一个多小时就回家了,因为所有的村子都关门了。

刘一泉在项目现场

出村比去武汉难!于是,刘一泉紧急联系公司办公室,填写资料,经过一系列批文,终于在下午5点拿到了通行证。

为了组织管理人员尽快赶到现场,刘一泉一路打电话,手机没电了。从黄冈开车到武汉通常只需要2个小时,但这次要走近4个小时。

当晚,刘一泉被任命为CCCC第二航空局武汉市疫情防控应急参与项目现场建设总负责人,他的首要任务是参与“火眼”实验室的建设。晚上9点,筹备会在武汉召开。

匆匆出门,刘一泉只带了两套秋衣。经过连续29天的紧张施工,他再也没有机会换外套了。

处于困境中

一个月内,刘一泉直接或间接参与了13个疫情防控应急项目的建设。在此期间,他没有休息一天。

“火眼”实验室(李南峰摄)

除了每个项目的日程安排紧张之外,建设者们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一般情况下,完成实验室的建设至少需要45天。这次刘一泉带领一个没有相关施工经验的团队争取了4天4夜。2月5日,新型冠状病毒应急检测实验室“霍焰”实验室在武汉正式开始试运行,该实验室每天可检测1万份样本。

在匆忙建造“火眼”实验室后,他们接到了中国光谷孙海防护医院的建设任务。这家医院是武汉方舱医院中标准最高,单舱面积最大的,也就是说结构比较复杂。刘一泉带领团队不仅在8天内完成改造,还改造了其他3家医院。

连续几天,大家的体力消耗都到了极限。“不只是累!”回忆起抢工人的过程,刘一泉感慨万千。

工人建筑工地

最让他困惑的是材料的缺乏。建一个实验室,一切工作都要从零开始。由于所有供应商都没有恢复工作,很难为医疗设施筹集材料。为了找到合格的材料,刘一泉甚至用了最“笨”的方法,根据网上搜到的信息一个个打电话。

以实验室需要的配电柜为例。市面上所有的配电柜都不符合设计要求。刘一泉只能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元器件和厂家,根据实验室的需要抓紧生产。实验室的一些精密仪器使用的电器元件,一部分需要在鄂州组装,另一部分需要在江苏组装。最后,它们被运输到现场,然后完全组装。

“有时候材料找到了,厂家没车运,我们动员车辆自己拉;如果厂家没有原材料,我们自己采购,送到厂家加工;如果实在无法处理,就去疫情较轻的省份,借用未完成项目的设备。”刘一泉说。

防疫管理无感染

任务紧迫,大家都在专注工作,但作为负责人的刘一泉却要保证自己的安全,现场防疫成了他最担心的事情。

刘一泉在工地

在接到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当天,团队制定了《疫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新冠肺炎肺炎防治应急预案》。刘一泉说:“病毒传染性很强。在高峰期,400人在封闭狭窄的空房间里匆忙工作。一旦有人被感染,所有人都应该被隔离。”

但队里每个人都没有退缩,管理者带头冲锋陷阵。“在我们的情况下,没有人能拒绝指定谁来做这件事。我们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在刘一泉参与的众多项目中,武汉四院、武汉中医院、华润WISCO总医院的急诊改造是最难防疫的。医院正常给病人治病,而团队则进行改造。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刘一泉和小组连夜商定了安全防疫工作的指导方针,提升了防疫水平,并责成现场安全员开展防疫工作。同时配备连体防护服、护目镜、口罩、双层手套等防护装备。

[科学技术]我在武汉29天,见证中国基建攻坚战疫

“新闻报道有人在15秒内感染了病毒。对于工人来说,施工越快,就越安全。”为了给工人们一个好的示范,他总是定期在现场戴口罩,并尽快戴上护目镜。每天在现场工作十几个小时,他都没有注意到口罩把耳朵弄坏了:“我摘下来的时候,感觉耳朵像刀割一样疼。一旦投入工作,就没感觉了。”

工人进行病毒检测和采样(李南峰摄)

令刘一泉欣喜的是,从1月29日“火眼”实验室的建设,到2月26日朱安口避风医院的紧急支援建设,第二航务管理局累计管理人员100多人,工作人员近千人,无一人感染。

随着疫情的稳定和承包工程的交付,刘一泉完成了任务,正式进入临时隔离点隔离,现在隔离已经完成。在隔离点,刘一泉收到了六个援助项目的感谢信。他很高兴:“我们红安人断不了血。只要家乡有需要,我随时都在外面!”

标题:[科学技术]我在武汉29天,见证中国基建攻坚战疫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1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