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观察室,护士徐荣一次又一次地走过拥挤的人群,给患者用药,耐心细致地给患者检测,并及时送去安慰。

从疫情开始到3月20日,这种忙碌持续了两个多月。风险、压力、困难无处不在,这位始终坚守疫情防控一线的90后护士直言:“逆流而上,是我们90后的一种责任。”

许蓉,1994年出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护士,兼任耳鼻喉科团支部书记。疫情爆发后,徐荣两次自愿去最危险的发热门诊工作。

“我愿意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疫情之初,刚手术痊愈的徐荣主动申请发热门诊。一份密排的作息时间表记录了年轻护士的工作:1月16日至2月9日,发热门诊发热病人输液和疑似病人核酸检测,2月10日至2月16日隔离病房确诊病人护理。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的在家隔离中,徐荣突然从忙碌中恢复了平静的生活,发现自己“很不习惯”。想着前面的同志,想着急需帮助的患者,徐荣第二次写了申请:“我申请继续支持发热门诊,和大家一起努力,尽我微薄之力!”

3月7日,徐荣回到抗疫战场,继续在发热观察室进行核酸检测工作。到目前为止,核酸检测已经完成了1000多人,高峰时每天检测200人。

非典那年,徐荣才9岁。那一年的特别记忆虽然模糊,但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当我的城市病了的时候,我应该站起来,贡献我所有的力量。我很高兴我的专业知识能在这个时候用到。我更幸运的是,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可以为我的城市和生活在我们城市的人们贡献一点力量,保卫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和我们的城市。”在徐荣看来,作为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应该义不容辞,冲在最前沿。

[科学技术]一线坚守的90后护士:逆流而上是我们90后的一种担当

“快点!快!”火速奔赴前线当兵,徐荣最关心的是能否让更多的患者早日得到有效的治疗。

疫情严重期间有夜班,有近百名患者在等徐荣给他们输液,这几乎是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领药、配药、检查、打针……已经是她给最后一个病人输液完毕后的凌晨3点了。当她换上防护服时,她的身体已经停止了工作。

第二天,许蓉还没起床,就接到电话说门诊不够,问她能不能临时加班。她马上起床,简单的洗了个澡,在小区门口买了一碗炒饭,吃了两份牛排就去了医院。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疫情初期发热门诊患者蜂拥,交叉感染风险高。等久了,焦虑蔓延,有些人会发泄不满。

“有时候,病人不理解大麻烦,我们也没时间争论什么。我只想快点快点,我可以把药给下一个人!”这样,徐荣给患者留下了时间和耐心,却给自己留下了委屈的泪水。

有温暖心灵的时候。当病人为许蓉辩护说“她一刻也没有停过”;之前被照顾过的4岁患者发微信语音“姐姐要保护自己”时;徐荣给一线同事送自己做的饭,听到他们说“谢谢”,第一感觉就是“眼泪汪汪”。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她明白简单的鼻咽拭子收集对患者来说意味着更不舒服的体验。为了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徐荣不厌其烦地调整自己采集动作的角度,同时也一遍又一遍地引导患者的心理。

在鼻腔停留15秒,这是收集鼻咽拭子最重要的一步。在老年患者总是不愿意配合的情况下,徐荣一次又一次鼓励“坚持住”,耐心等待患者彻底放松,直到试验最终完成。

工作很危险,但对她来说,最困难的是医护人员自身的心理状况。

“在这群医护人员中,90后占了很大一部分,大家心里都会有些慌。”许蓉回忆说,有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同事说他还没谈恋爱,还没结婚。如果他被感染了呢?

如果被感染了呢?这个问题,徐荣也问过自己,背后是年迈的父母和新婚夫妇,以及他们忧心忡忡的眼神。“可是一旦忙起来,什么都照顾不了,就不知道怎么害怕了。你只是想做得更快更好。”。

正是在这个战场上,徐荣第一次体会到“使命感”这几个字的沉重。

对徐荣来说,家人的支持是他在一线工作不可或缺的。大年三十,徐荣和父母一起吃了年夜饭,就去抗疫了。那时候车已经走了很远了,但是她的父母一直在路边看着她走远。

这个从冬末战斗到春天的年轻女孩,试图把春天的希望传递给更多的人。考虑到钢笔是用来做输液检查和签名的,而且防护服没有任何口袋,她和同事互相送给对方一个专门用来装钢笔的手工包,上面俏皮地画着各种logo甚至口红。“大家早点摘下口罩,涂上自己喜欢的口红,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标题:[科学技术]一线坚守的90后护士:逆流而上是我们90后的一种担当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