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通讯员王伟包玉杰

他试制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荣获“特别英雄”称号;

培养了一大批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三位院士。

9月27日,中国著名机械航空/航空/工程科学家张阿洲诞辰100周年纪念暨力学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包括12名院士在内的150多名高校领军专家和国内力学领域知名学者一起召回了张阿洲教授,共同探讨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前沿问题。

特别英雄:新中国首架飞机试产

1920年,张阿洲出生于江苏丹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自从他懂事以来,国家一直内忧外患,贫穷落后,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他从小就树立了“科学救国,振兴中华”的理想。

193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大学航空空工程系录取。大学毕业后,他留在任航空任工程系助教。参加庚子赔款考试后,考入布里斯托大学研究生。他还是选择了航空空工程专业。毕业后导师推荐他去英国飞机厂研发部做技术员。之后,他回到布里斯托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不久,刚刚通过博士答辩的张阿洲非常激动,渴望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次年1月,他经香港回到中国,收到了他获得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学位的好消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什么都不用做。1951年,张阿洲被分配到南昌飞机制造厂工作,担任总工程师、设计科长。工厂接到了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初交5号”的试制任务。凭借深厚的空导航工程知识,张阿洲致力于飞机的设计、强度计算和试验。

在他的亲自指挥下,1954年5月,工厂完成了部件和整机的静力试验,证明飞机强度合格。7月,张阿洲登机参加试飞,体验并记录了最大水平飞行速度、最大天花板等飞行性能。经过一系列飞行试验,国家飞行试验委员会确定出交5型飞机性能符合技术要求,可以批量生产,从而开创了新中国自制飞机的历史。

毛泽东董事长向南昌飞机厂发来贺信。同年10月18日,在国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再次称赞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三皇五帝走到今天,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张阿洲还因其在试产工作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特别英雄”,奖项编号为第一名..

2014年,张阿洲的弟子、中科院院士赵淳生访美,看到了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初交5号”飞机。它静静地停在私人停机坪上,飞机的主人是一位美国大学教授。他每天上下班,开着60多年的飞机,飞越蓝海,开始忙碌的一天。他称赞赵淳生:“这架伟大的飞机是中国制造的,是由一位伟大的中国工程师制造的。”

他带着赵淳生,驾驶着超过60年历史的飞机环游空,并给赵淳生两个标有飞机和发动机性能指标的标志,这样他就可以把它们带给这位伟大的中国工程师。“当我从他手里接过这两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因为他崇拜的伟大的中国工程师张阿洲,已经去世五年了!”赵淳生兴奋地说道。

“王牌教授”:培养了三位院士

1955年,张阿洲从南昌飞机厂调到南京航空空学院,从一名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变成了一名著名的教授。当时,南航空学院更名为南航空学院,师资力量不足,很多课程没有教师授课。"张先生在哪个班没人上,他要上哪个班."赵淳生院士说。

张阿洲教授过《飞机结构与强度》、《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自动调整原理》、《薄壁结构力学》、《飞机强度计算》等十余门课程,编辑或参与编写过《飞机强度计算》、《飞机振动基础》等各种教材,为南航的教学和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60年代初,张阿洲开始招收研究生,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振动理论和工程应用的系统研究。1981年,张阿洲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开始招收固体力学博士生。

张阿洲教授、张世英教授、张佑镇教授、王世存教授被誉为南航“三张王牌”。他为我国培养了大量飞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包括赵淳生、胡海燕和向金武。

1993年在张阿洲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的向金武,因在飞机设计方面成绩突出,于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的场景:在大型阶梯教室里,台下的观众坐着或站着,聚精会神;王先生留着灰色短发,穿着白色直筒背带裤和黑色长裤,在站台上走来走去,充满激情和活力。第一次近距离看老公的风格,印象很深刻,多年后依然记得。”

[科学技术]一生以航空报国,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培养出三个院士

张阿洲以言传身教,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思维方法的教育。研究生把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被研究生视为终身受益的好老师。胡海燕院士说:“做一名生活中的好老师,不仅能让你受益终生,甚至能改变你的命运。张阿洲教授对我来说就是这么好的老师。

航空空“三大师”:科技救国,航空空报国

张阿洲一生致力于中国航空空事业。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末,他在飞机结构强度试验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张阿洲的研究方向从飞机设计和结构强度研究转向结构振动理论和应用研究。他开始专注于振动基础理论和测试技术,然后转向工程应用,为我国结构动力学学科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学技术]一生以航空报国,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培养出三个院士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根据航空空工业作战的需要,张阿洲主持制定和编写了关于飞机和直升机结构强度和振动的各种规范、标准和手册,为我国向自行设计飞机的顺利过渡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工作。

张阿洲开创了结构动力学、机械振动和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对我国振动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85年,南航将振动研究室扩大为振动工程研究所,张阿洲任首任所长。

1986年10月,在杭州召开的全国振动行业会议上,提出成立全国振动工程学会。当时很多学校都参加了比赛。张阿洲向大会汇报了南航振动工程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成果。最后,经表决,大会决定将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一级学会金奖挂在南航身上。这是当时北京以外唯一的一级社会挂靠单位。

2011年,张阿洲的弟子赵淳生、胡海燕等人共同发起成立。机械结构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最终落户南航,实现了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零突破,为南航两个一流学科——力学和导航空航天科技提供了重要支撑作用。2017年,力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

张阿洲一直在努力实现自己的“科学救国、航运/报国”理想。70、80年代负责或参与制定国内大量飞机强度和环境标准。1986年7月30日,素有“航海空世界四君子”之称的沈渊、冀梅文、张阿洲、胡陶西联名上书邓小平。在《尽一切可能尽快提供和使用国产干线飞机》一文中,他们共同建议国家聚集力量发展自己的干线飞机。

张阿洲一直关注国航空的事业,并多次提出建设性意见。他曾在国家航空空工业部的一次讲话中说,今后我们将从事超音速飞机的研制,解决气动弹性结构的振动问题,这表明张阿洲对航空空的关键技术高度敏感和具有前瞻性。

标题:[科学技术]一生以航空报国,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培养出三个院士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