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东风快车”

部队到站后,战士们会第一时间下车查看列车状态。

“东风护卫”——马海丰上士喜欢这样称呼他的连队。一排排看似不起眼的火车,但车厢里装载着国家的重型武器。作为导弹护卫,他们守护着万里铁路线上的列强之剑。“神秘!神圣!要骄傲!”

连队官兵用一句顺口溜总结任务:“练皮,硬干粮,守国宝,保四方。”火箭军某团铁路运输连成立42年,执行过1600多次铁路护航任务,累计行程700多万公里。

导弹护航的称号听起来令人羡慕,“名山大川,尽收眼底”。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一次护航感受四季,一次任务穿越春秋,往往伴随着一次伤病”,在“导弹火车”里的生活是神秘而艰辛的。

使命之外

中国14万多公里的铁路线连接着世界各地,支撑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白山和黑水之间有一条5公里长的铁路线延伸到一个峡谷。1978年8月,火箭军某团铁路运输连在那里成立,担负起护送“国宝”的重任。

由于位置偏远,快递还没有到那里,公司定期派车去镇上接。其实官兵来信快递很少,因为“人常年外出执行任务”。

铁路运输公司三分之二的士兵常年在我国万里铁路线上旅行,“公司最多可同时执行18项任务”。士兵们称护送导弹是“出任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出任务。公司里有一位清华大学的天才学生,名叫李春龙。连长韩栋评价他为“优秀”。即便如此,在当兵近两年后,他也只是在不久前才执行了他的第一次护航任务。

没有特殊情况,公司不会安排私兵“外出执勤”,韩栋认为“新兵需要学习训练打好基础”。退伍军人“外出打工”的次数更多,“每次都要照顾新人”。

即使是有经验的老兵,也想通过激烈的竞争“出去打工”。理论笔试、技能大赛、排课推荐、群众选举、任务前评估、党支部研究。这个过程军人非常重视。“和大家比,进步快。”

但是竞争也有例外。国庆前一年,公司突然接到护送新型设备的订单。知道这个专业的指挥官都出去执勤了。只有军士长王全耀有空,他的妻子正在分娩。他刚刚在假期登上火车。

党支部的一个同事左右为难,党支部委员会反复研究,还是打通了王全耀的手机。

“保证完成任务!”公司的指导员李培强模仿当时的场景。“王全耀声音大,估计整个车厢都能听见。”

打通妻子的电话,王全耀却支支吾吾。

“如果你有任务,你可以放心,这几个月来你都是在没有你的照顾下来到这里的……”妻子讲道理的时候,王全瑶忍不住泪流满面,还没到家就中途折返。

孩子出生的那一天,部队顶着风沙行军,手机信号断断续续。着急的王全耀终于打通了家里的电话。全车同志都围了上来,在巨大的火车车轮和风声的轰鸣声中,只能听到四个字:“母子平安!”车厢沸腾了,大家都祝贺,高兴极了。

王全耀使命归来,儿子九个月大,“会爬一地”。

每次“执行任务”,公司都会组织远征仪式,官兵一起喊口号。标语之一是“火车是战车,铁路是战场,坚守战斗阵地,永不放手”。

“刚开始只是例行公事,任务多了就成了任务的一部分。”王全耀说,每当火车鸣笛出列时,就要站直在车厢里,喊出“哪怕只有两个人执行任务”的口号。

“刚开始觉得有点‘傻’,后来发现这叫强凶!”王全耀兴奋地回忆道。

肯昌

“零担车”这个词很多人都不熟悉。铁路公司把军队分为两种——零担和专列。专列上所有车厢都是军用的;零担是一辆或几辆军用自备车辆,大部分与民用货运列车编组。

专列和零担都配有自备生活车,生活有保障。“但有时候LTL会玩单一游戏”(没有自备生活车)。军士长马海丰说,无论是专列还是零担,护送导弹装备的车厢必须时刻有人值守。士兵们一路靠着导弹吃饭,生活。一方面,他们监控导弹的状态,另一方面,他们定期检查加固。

这种车厢的生活设施非常简单,只有两张床焊接在火车的内侧壁上,没有风扇或空,没有水,没有电,甚至没有厕所。“我自己生产车的时候,厂家没想到兵住卡车上,也没想到时间这么长。”

夏天住这样的车厢“轻松”。“即使温度超过40摄氏度,火车也会刮着风行驶,然后通过。”冬天最难熬,最低零下30摄氏度。“晚上醒来你会带着一个睡袋和两床被子。”

不能喝热水,不能吃热饭是很常见的。在冬夜,士兵们会把冰冻的矿泉水瓶放到床上,用身体融化冰块。“有时候我忘了‘盖好床’,有时候太冷了,第二天我干脆舔‘冰棍’。”

上士·吴博文当兵11年,“单次任务时间最长的士兵”,记录是15个月零3天。吴博文19岁来铁路运输公司任职,26岁查出严重胃病。医生说“年轻人不怎么得这个病”。

“老点的士兵有胃病。”吴博文追根溯源说:“有一次断水,我渴了60多个小时;有一次摔粮,下车吃了5碗饭;也可能是冬天‘冰棍’吃多了……”

士兵黄当兵12年,最长的一次护航任务持续了12个月。“这种情况现在不会出现了。”从去年开始,上级要求每四个月组织一次人员轮换。“不要耽误假期,这样更人性化。”他说士兵们为这样的规定鼓掌。

部队官兵能克服艰苦的生活条件,怕在火车上生病。所以,“连里的每个士兵都应该是军医”,“很多时候,你可以判断一场势均力敌的比赛”。

但也有不确定的时候。有一年,公司去南方某个地方执行任务。清晨,四年级上士出现急性腹痛,脸色煞白,大汗淋漓。“当时判断是肾结石,给了他很多水。第二天他下了车去医院,被诊断出胰腺炎。严禁喝水,正好相反。”钟从明上士说。

“这点小病真的不算什么。”于国利在2017年换了工作,每当他在电话中提到这件事时,他都会这样安慰他的战友。

但此后,公司建立了“远程诊疗系统”。万一有什么情况,电话那头的团军医的诊断已经让官兵们感觉舒服多了。

今天,火车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仅2019年,国家铁路就完成旅客35.7亿人次。现在的乘坐体验越来越好,不管是动车还是高铁,只有铁路运输公司的自备车没有更换。

马海丰解释说,自备车的设计寿命是25年,大多数还没有到退休年龄。但近年来,随着导弹的更换,公司陆续收到了一些新型的自制车辆,“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

“新的自备生活车就像火车上的餐厅。这是厨房,有床或座位。”马海丰说:“连队士兵都是厨师。火车停久了会派人去附近买很多食材,都在冰箱里。大家都喜欢在火车上煎来煎去的感觉。”

饭后,任务指挥官会组织会议,安排当天的学习训练任务。“就像在公司一样,按时上课,按时组织体能训练。”马海丰说,由于场地的限制,很难在火车上组织体能训练。"但是士兵们会充分利用健身器材,还会编健美操."

利益感

除战时或特殊任务外,军用列车运行水平较低。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定》,军用列车运行等级为七级,货运列车运行等级为八级。然而,马海丰说,“挂在货运列车上的零担车经常改变编组,等待时间长,相当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等十天半是常事。不能焦虑,要耐得住寂寞。”出生于1992年的吴博文展示了他的年龄。“每一项任务都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适应艰难困苦,与孤独相伴。”

官兵们都声称自己有两个家,一个是公司,一个是老家。有一次,军队来来回回,经过吴博文的家乡六次。“一开始还好,后来就憋不住了,流下了眼泪。”由于保密要求,他至今没有向家人提起过。

“我们的距离往往充满风雨,但中间可以有诗。”在吴博文眼里,“你必须学会在护送的路上找到幸福。”

有一次任务列车经过一个小站,小站太小,没有地方供应开水。同一天,刚好有个战友过生日。“本来想用三碗热方便面庆祝,后来做不出三碗冷面。”然而,他们仍然吃得很好,唱生日歌。

护送路程漫长,要让士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不容易。四年级的曾盛强中士当了8年的火车教练,目睹了零担车的变化,从琳琅满目的书籍到平板电脑和一流的健身设施。"年轻士兵的获得感一直在增强。"他说。

经过漫长而无聊的长途护航,士兵们最引以为豪的是导弹起飞的那一刻。“看着我们护送上天空的导弹,就像看到你的孩子考了100分。”这时,每个人都会以晚餐的形式庆祝。"如果你写得好,你也会写你的经历."曾盛强兴奋地说:“这一幕永远不会被忘记。”

近年来,如果火车长时间停车,将允许士兵轮流下车,参观附近的烈士陵园和战场。曾盛强印象最深的是,他曾在一个战场上重温入伍誓言。他和另一个士兵站直了,喊着士兵的誓言,很多普通人看着。“我们宣誓,人们鼓掌。当时就觉得很值得!”

铁路运输公司的橱窗里贴着一副对联——“赠长剑送东风,不忘你的主动胸怀是对党的忠诚;穿孤烟,翱翔沙漠,背负千里铁路运输使命。”每次经过那里,吴博文都会在心里默念这两句话。

中士的服役期即将结束后,吴博文立即告诉妻子,“我还要再工作几年。”妻子问他:“怎么,你还不够苦吗?”

“这里有我的价值,你不懂!”吴博文打算找时间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去车站看看,“感受一下铁运公司的生活,听听护卫队的故事。”(田亮文摄)

标题:[科学技术]神秘的导弹押运兵:四级军士长称呼连队“东风镖局”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