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郝晓明
疫情爆发以来,辽宁省科研人员行动迅速,坚持科研与临床、防控相结合,紧密配合,克服困难,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贡献科技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只有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尽快了解病毒,揭示病毒的传播途径,才能为疾病诊疗和药物筛选提供决策参考。1月20日晚11时30分,辽宁省疾控中心收到全省首例疑似样本,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立即投入检验工作。经过24小时的连续奋战,第二天凌晨2点30分,该样本核酸复查结果呈阳性,辽宁首例新冠肺炎肺炎患者确诊。
一个多月过去了,实验室的灯一直没有熄灭。样品一送来,他们马上开始检测,防护服下的衣服被汗水浸湿,护目镜被雾气覆盖,脸颊和额头布满深浅不一的痕迹,筋疲力尽的时候依然无怨无悔。他们在这场运动中以实际行动承担重要责任,并为随后的案件处理赢得时间。
在疫情防控的“窗口期”,科学研究的重点是减少轻症向重症的过渡,降低重症死亡率。疫情爆发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及时调整科研重点任务,加快研发进度和成果应用,进一步筛选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法,增强药物疗效,通过临床试验和治疗的配合,加快解决一线治疗的紧迫问题。
辽宁来的医疗队协助湖北到达当地后,医科大学呼吸重症监护科承担了远程会诊和电话指导的责任。他们协助武汉方舱医院对患者的影像、病情、出院情况进行评估,完成了对216人的个案评估。同时,他们肩负着辽宁辅助武汉医务人员“保健医生”的重任,为湖北医务人员零感染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辽宁中医药大学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方面,从消瘟、祛秽、病为主、辨证论治、康复等方面,采用现代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中医和循证医学原理,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患者体质特点,先后提出了1个避瘟香囊和5个防治方剂。同时,根据诊疗方案,提出了康菲益气颗粒、康菲养阴颗粒等后期康复处方,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抗疫一线医生、专家完成了对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方案培训。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辽宁科研人员以其特有的勇气、责任和智慧,践行着使命和初心,为辽宁和沈阳人民筑起了生命防线,为打赢人民的疫情防控战争、全面战争和抗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标题:[科学技术]抗疫一线 辽宁科研人员践行初心和使命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