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在频频出现的金句背后,这位传染病领域的“老手”一直保持着“传染性”,正在抗击SARS-CoV-2-
“硬核医生”张文泓
(制图小余)
阅读技巧
简单易懂的科普文章和幽默的语言风格,让张文泓医生在疫情防控时期“圈粉”,人气飙升。他经常告诫团队成员,有传染性的医生一定要有“传染性”,这源于他对病人的好,源于他对医疗事业的热爱。
“党员都在最前线,前线是什么?这里,现在!”1月29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党支部书记、传染科主任张文泓在网上授予他“硬核医生”称号。
疫情之下,上海新冠肺炎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泓以秒为单位计算时间。在没有太多休息时间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做一件事——在“华山被感染微信官方账号”上写科普文章,引导大家科学防控,传递抗击“疫情”的信心。
“科普就是传播,防疫策略要和大众充分沟通。”张文泓说。
说话速度极快,金句频出,表达幽默简单。很多人都被有着独特语言风格的张医生“圈”起来,也有粉丝亲切地称他为“张爸爸”。
在颤音中,张文泓的粉丝已经达到223.8万,但他不喜欢被称为“网络名人”。“叫我弘文医生。”他说。
金句传播科学常识
张文泓在很大程度上以他在防疫期间生动简洁的警告语言而闻名。
“不管是风还是煽动,其实都是你的心。我们在中医和西医方面共同努力。”“医生有多重要,我们的护理姐妹有多重要。”“在家固执,闷死病毒”...疫情期间,正是这些接地气的金句让很多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打开“华山论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见张博士”,
疫情期间,“华山论剑”被精准盖章,每一条推文都成了朋友圈的爆炸,几乎每一条都打到“10万+”,有的甚至突破了1000万的阅读量。
疫情爆发后不久,张文泓说:“此时,谣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必须用理性的数据和专业的知识去解读疫情,每天普及相关知识。”他还根据疫情的进展和防控措施的变化,不断调整向公众“呼喊”的内容。
学生们说,张文泓每天都会讲解和收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数据模型,他坚持每天晚上自己完成疫情分析文章。"张先生正在做科普工作,却牺牲了他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阅读量并不高,但《华山论剑》以扎实的科普、机智的叙事、平实的语言,让一篇科普文章飞入寻常百姓家。
在一本名为《如何在新冠肺炎时期发展正常生活?在这篇文章中,张文泓首先介绍了直观数据以上海目前的250名患者计算,2500万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在茫茫人海中,遇到新冠肺炎感染者的风险是十万分之一。"
后来他明确列出了复工后应该注意的事项,每一项都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细节。在留言里,网友写得很体贴:“也请好好保重身体,黑眼圈不能再深了。”“医生,早点休息吧!你的健康对我们非常重要”...
这场战斗处于抗击病毒的前沿
非典、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冠肺炎肺炎……张文泓始终站在每一场重大传染病战役的最前线。
1987年,张文泓从上海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华山医院传染科,从此与抗感染结下了不解之缘。
众所周知,传染病医生是一个高危职业,需要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不畏危险,充满热情,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20多年来,张文泓一直坚持这个特殊的医学领域。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的时候,张文泓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上海非典的医疗和防疫工作,协助市专家组组长翁新华教授,编辑了国内第一本关于非典的专业书籍。
2013年禽流感病毒来袭时,不顾个人安危,立即安排负压病房接收感染者,主动接触10余例,领导上海总医院h7n9禽流感防控联合研究项目,为疫情有效防控做出贡献。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非洲,他反应很快。他组织传染病部报名参加西非紧急救援队,并派出专家参与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的疫情控制。
2020年,当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来袭时,张文泓承担了上海新冠肺炎肺炎医疗专家组组长的重任。他夜以继日地与专家组一起研究上海的防控工作,参与指导其他省市的防控工作,参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确诊患者的治疗,并制定了“上海版”治疗方案。
有传染性的医生应该是“有传染性的”
张文泓还有一个身份——上海先进工作者。以他为首的华山医院传染病科,连续九年名列全国专科名单第一,是全国著名的疑难传染病会诊中心。来这里治疗的病人数量,疾病种类,病情复杂程度,一直是全国最高的。
张文泓对每个病人都很好,经常告诉团队成员,有传染性的医生一定是“有传染性的”。
这种“传染性”来自于对患者健康的关心和对医疗事业的奉献。
2013年苏州确诊一例男童罕见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手术和13次放疗后,他仍然高烧不退,昏迷不醒。无助的当地医生联系了正在外地出差的张文泓。张文泓连夜赶到苏州救治男孩,调整用药,并帮助孩子转到华山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终于转危为安。
春节前夕,孩子因敏感用药导致足部剧烈疼痛,再次住进华山医院感染病房。张文泓主动帮助联系各方面专家前来咨询。深夜,病人睡着了,随行家庭成员睡眼惺忪地看着张文泓。我不敢相信这么晚还会有医生来检查房子。除夕夜,张文泓特意来到病房确认孩子情况稳定后才放心离开。
“就是这样一个医术高超,把病人当亲人的好医生,他才会有我儿子的第二次生命。”孩子的父母感激地说。
对张文泓来说,“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
几年前,张文泓的14岁男孩孙潇在脑部手术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男孩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张文泓发现病人的家人并不开心。
经过询问,我了解到,为了支付治疗费,家里“挪用”了男孩和妹妹上大学的学费,妹妹无奈辍学。“不读书真可惜!”张文泓当场捐赠了5000元帮助她重返大学。
张文泓非常热爱和喜欢他的工作。“病毒会通过,进入正常状态。我还是那个在实验室做实验的普通医生。”他说。(记者钱培建通讯员庄)
标题:[科学技术]“硬核医生”张文宏:鏖战在抗击新冠病毒第一线
地址:http://www.heliu2.cn/xw/10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