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亿欧元|宋少卿

前不久听到一句话:时间久了,创始人的性格总会映射到公司的行事风格上。所以我最近面试Zhuiyi Technology的时候特别关注公司的人品。

创业前,吴越在腾讯工作了十年,毕业后进入腾讯。她一路担任腾讯teg业务群搜索部负责人和t4技术专家,从零开始参与腾讯搜索架构的流程,也管理过腾讯ai平台部。她低调,说话严谨。受工程师创始人的影响,《追一科技》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务实:虽然不经常发声,却默默的从滴滴、mobike、招商银行等数百家行业标杆客户那里拿到订单。

[科技界] 追一科技CEO吴悦:AI商用的想象力远不止智能服务

去年11月,同是工程师出身的知名投资人李开复亲自视察了Zhuiyi科技,对团队和产品进行了表扬,并带领进行了一轮融资,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这家公司的存在。

有趣的是,B轮融资后,转一科技团队从90多人扩大到260人。除去职能人员,产品和技术部门占了200人,而销售只有30多人。在这方面,吴越也承认,她不希望业务发展仅由销售驱动,而是希望在产品和技术方面采取差异化路线。

传统行业的很多客户都有对产品的追求。这样的客户会更默契地合作,从而达到真正的双赢。

不仅仅是智能客户服务

目前,智一科技的主要产品是bot,通过智能客服的方式帮助b端企业服务下游c端客户。由于基于nlp技术的深度学习,zhuiyi bot能够比上一代产品更准确地识别用户意图,其第一个客户就看中了这一点。

抛开技术差异,追赶上一代厂商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定位。吴越不希望该公司被称为智能客户服务提供商。在他看来,提供给外界的是ai能力,而智能客服只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客户公司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将不仅限于客户服务场景,还可能在crm软件或paas层。但是上一代厂商的能力都集中在智能客服产品上,很难服务客户多方面的需求。所以这些厂商如果不能进化,必然会被淘汰。

[科技界] 追一科技CEO吴悦:AI商用的想象力远不止智能服务

现在追一除了短文本处理能力外,还有长文本处理、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能力,未来还会拓展业务线,不限于智能客服。因此,在谈到未来的行业格局时,吴越认为,ai和互联网一样,将是一个服务于其他行业的独立行业。现在是ai前期,不同的技术方向都有落地场景。随着行业的发展,追求一个的业务可能会涉及到图像识别,做图像识别的也可能会涉及到nlp,互相竞争,最终会诞生2-4家巨型公司来赋能不同行业的传统公司。

[科技界] 追一科技CEO吴悦:AI商用的想象力远不止智能服务

方向选择背后的理性

理解了吴越对行业的预判之后,就不难理解追求一对技术和行业的选择了。

首先,作为2016年成立的ai公司,做图像识别比较晚,但是nlp不一样。与图像识别相比,自然语言处理结合深度学习的识别效果虽然有所提高,但并不是重大的技术突破,本质上是一个专家系统。因此,乱世英雄辈出,nlp做得好不好取决于技术水平,吴越对此很有信心。

其次,行业的选择是考虑长远发展。ai公司要想常青,就必须考虑构建核心壁垒,这无疑是数据和场景。所以可以看出,所有的服务都是寡头垄断的行业,比如金融、生活服务、旅游、ota等。,而且都是先标杆客户,这样场景和数据才能积累。

最后,技术和产业的选择也符合吴越创业的初衷。在腾讯工作多年,吴越经历了从0到1的技术架构。他有过很多其他技术人员得不到的经验,但他希望有更大的突破。虽然创业比以前难,但是工资和管理的人数都不如以前了,他还是更享受现在的状态。

经营理念:产品第一

吴越是一位工程师型的首席执行官,他重视产品和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不想仅仅依靠销售来推动公司的发展。

他认为,产品和技术应该是企业服务公司打动客户的基础。虽然销售可以很快取得成效,但是如果产品不能差异化,销售就会进入恶性循环:产品只有降价才能销售,导致产品无利可图,没有做产品创新的动力。

为了避免误解,吴越保持了销售团队的规模,并优先扩大产品和技术人员的数量。在制作产品时,吴越要求团队首先考虑如何进行差异化,如果他们想不到,他们宁愿不做。

而且,吴越想清楚了一件事:虽然是一家服务的大公司,但是它的产品是相对标准化的,这与一些ai公司不同。这种公司以项目的形式服务大客户。每个项目都是从头到尾做的。核心竞争力很难长期积累。追求一种服务的客户一般是做2c业务的公司,他们可以从中提取共同需求,保持对产品的理解。

吴越给人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有远见、有作为的工程师。虽然公司目前的利润主要来自智能客服,但他的眼光更长远:现在是弱人工智能的普及期,信息交互还没有被智能判断,未来所有的信息交互都要经过一个智能网络,这是人工智能的盛世。

标题:[科技界] 追一科技CEO吴悦:AI商用的想象力远不止智能服务

地址:http://www.heliu2.cn/xw/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