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转换技术是该机器人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近日,CSIC宣布研制出国内首个深海海洋温差自供电漂流浮标样机,从理论上实现了水下永动机,未来将用于全球海洋观测计划(argo Program)。

据悉,浮标样机将配备ctd(温度和盐深)、溶解氧、ph、声学、光学等传感器,其研发过程需要克服海洋温差发电、相变点控制、相变管储能等关键技术,以保持其能够准确、智能地探测海面上的各种数据。

对此,CSIC 710高级工程师田振华指出,海洋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其中温差能从水体的垂直温差中吸取能量,是全球海洋能源中储量最大的,具有可再生、清洁、输出波动小的优点,特别适合在海洋中垂直运动的argo浮标。但这种能量转换技术是先进的,难度极大,因为其技术研发涉及材料、控制、机电、系统工程等多个学科。

[科技资讯] 我国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温度差自行供电

然而,与传统的智能浮标相比,原型浮标利用海洋温差的变化作为能源供应来源,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目前,配备雷达应答机、无线电信标、雾警信号和海洋勘测仪器的海洋浮标大多采用锂电池供电,成本较高,工作寿命只有3至5年。失败后,它们也会污染海洋,有很多缺点。

值得指出的是,argo是中国为了收集海面大数据而推出的计划。主要是快速、准确、大规模地采集上层海洋(从海平面到2000米深)的海水剖面数据。未来中国将在海平面三个纬度布置浮标节点,形成浮标网,有效测量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数据。

标题:[科技资讯] 我国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可以利用海水温度差自行供电

地址:http://www.heliu2.cn/xw/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