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列车从湖北省襄阳保税区湘北编组站调度。(数据图片)

湖北自贸区是国家唯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贸区。湖北自贸区上市三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项目。随着改革创新红利的不断释放,高端产业加速向自贸区集聚。

湖北自贸区上市三年来,以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引进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项目,打造有序承接中部产业转移示范区。集成电路、光电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学、新能源汽车...随着改革创新红利的不断释放,高端产业正在加速向自贸区集聚。

湖北自贸区是唯一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自贸区。根据商务部的通知,在全国首批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湖北在新专利申请和新专利授权方面排名第一,共有2537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招聘人才,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聚集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6名中外院士、400多名国家高层次人才、7000多支境内外人才队伍。目前,湖北自贸区总体规划中170项改革试验任务的落实率达到100%。其中完成差异化试点任务38项,完成率全国第一。在国家一级采纳和推广了17项创新,在该省复制和推广了132项创新。

[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武汉地区:剑指“核心屏端网”

“尽管疫情初期存在供应链困境,但武汉工厂第一季度的销售收入仍与去年同期持平。”tcl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武汉华兴光电R&D投资高达12.7亿元,公司3000多名R&D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以不断拉近与国际巨头的距离,改写中国“缺核缺屏”的格局。

2020年第一天,武汉华兴光电正式发布“武汉华兴光电第六代柔性amoled生产线量产出货”。据李东生介绍,这条t4生产线是国内第一条以折叠显示屏为主的类似生产线。企业投资由350亿元增加到390亿元,月生产能力由45k增加到48k。另一条t3生产线也增加了10多亿元的投资。未来将在武汉规划下一条柔性生产线。与此同时,t4生产线二期和三期也将提速。第一批主要设备已于4月20日搬入,相关设备将于7月陆续抵达武汉。年底工厂将安装三期设备,设计能力力争明年下半年达到投产。

[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芯片(集成电路)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宝石。4月13日,长江存储宣布成功开发最新的128层qlc3d nand闪存,这是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

"从64楼量产到128楼,研发成功,仅相隔7个月."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士宁表示,过去人们使用的存储芯片是平面的,相当于地面停车场,而三维闪存芯片是三维的,就像三维停车场一样。在同样的“占地面积”下,立体声芯片可以容纳更多次的数据。虽然这个内存芯片比芝麻还小,但是它包含了3665亿个“细胞”——内存单元。这些“存储单元”加在一起,可以使一个芯片的存储容量达到惊人的1.33tb,相当于1362gb。

[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这两家落户武汉自贸区的企业,只是“芯片-新显示-智能终端-互联网”产业集群的两个代表。

“核心”跳跃强烈,铸剑磨“屏”,“端”“网”发力。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武汉保税区二级巡视员孙介绍,将在武汉地区建设国家记忆基地、国家信息光电创新中心、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重大项目,同时在国家重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吸引一批财富500强企业和龙头企业落户,逐步完成“核心屏端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全产业链布局。

[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发展‘核心屏网’的武汉,也在新材料领域布局了产业链。定居武汉是正确的选择。”霍尼韦尔国际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4月20日,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设立了新的市场中国总部,并注册了全资子公司火盛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去年7月跻身世界500强的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4月启动武汉总部二期工程,规划布局小米人工智能和云平台、移动物联网,不断引进小米生态链企业。

与此同时,武汉地区的生物产业正在崛起。目前已聚集2000多家生物企业,总收入超过1200亿元。武汉光谷生物城综合实力在全国108个生物工业园区中排名第三。

襄阳地区:新能源汽车加速

4月27日,襄阳东风试车场,两辆轻卡正在进行性能测试。"这是今年开发的三种新型号之一。"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事业部营销总监苏成介绍,三款新能源汽车均用于城市货运配送。

除了新产品的研发,市场开发也在稳步进行。苏成介绍,去年公司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占有率16%,行业第一。“我们有信心深化新能源商用车细分市场”。

依托汽车及零部件支柱产业,襄阳地区正在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

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生产车间的清洁程度与手术室相当."4月26日,骆驼集团位于襄阳保税区的新能源轻混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总经理孙广忠告诉记者,生产车间和全封闭设计的智能设备让生产更加精细化。采用新技术后,电池系统体积更小,组装更方便。

去年3月,骆驼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该项目,同年投产。孙广忠说,这种新产品克服了轻混锂电池极低温度(-40℃)放电的问题。项目全面投产后,将形成20万套轻混锂离子电池的产能,年产值3.5亿元。

除生产项目外,骆驼集团新能源公司还斥资8000万元引进1000多套检测设备,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新能源电池检测中心,打造省级新能源制造创新中心。

中科洛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银龙告诉记者,“围绕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系统,如电机和电子控制等,正在开发新产品”。

2018年2月,骆驼集团与克罗地亚明星企业rimac汽车公司合资成立的中科洛瑞落户襄阳保税区。第一批电机和电控产品经去年底性能测试成功应用于品牌乘用车,2019年底年产5万套智能生产线投产。“我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能够开发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将其应用于更多的车型。”吴银龙说。

襄阳自贸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孔令波表示,自贸区聚集了4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企业,拥有200多项专利和实用技术,7家企业关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6个国家和省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两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宜昌地区:生物医药逐渐成为“链条”

宜昌东阳光药物制剂产品38个品种已获准在美国或欧盟上市,31个品种已转入中国,5个品种已获准生产并通过一致性评价。

近年来,宜昌区集中优势发展原料药、化学药品、现代中药、医用敷料等重点领域的比较优势,打造高端医药产品生产基地。在仿制药制造产业链、中药加工产业链、医药产品制造产业链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

近日,宜昌地区企业湖北华强公司忙着包装kn95口罩,出口欧洲,支持抗击疫情。华强科技是亚洲最大的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制造商。疫情期间,该公司计划改变口罩的生产。只用了15天。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支持下,第一批口罩迅速下线。“主要是硬件优势。我们有一个洁净室,比生产口罩所需的10万级洁净室高一级。生产进展顺利。”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复工生产的加快,华强科技的主营业务药用丁基橡胶瓶塞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每天700万只。

[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目前宜昌有80家规模以上的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化工原料、红霉素原料、硫酸新霉素、医用丁基橡胶瓶塞、医用敷料等一批优势产品;以东阳光药业和三峡药业为龙头的医药企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拥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有影响力的产业。宜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紧跟区内产业优势,以科技创新为新引擎,形成生物医药配套产业链。(记者刘杰通讯员何)

标题:[科学技术]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红利吸引高端产业集聚

地址:http://www.heliu2.cn/cy/11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