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王通讯员周伟伟曲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春德教授课题组与合作单位自主研发完成了海湾扇贝两个亚种的基因组测序与组装,相关研究成果在《科学数据》这一开源的自然杂志上在线发表。到目前为止,王春德课题组已经完成了紫扇贝基因组的测序和组装,并成功测序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两个亚种的基因组,为从分子水平分析海湾扇贝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抗逆性、育性、寿命等重要性状的决定机制和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这是青岛农业大学在扶持一个渔业学科一流的海洋产业方面取得成就的一个例子。青岛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宝都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海权做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为高校海事相关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青岛农业大学以生命科学研究为主要方向,以水产学科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地方海洋产业发展为使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建设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引进水产品研究领域顶尖人才、增加省级一流学科、获批建设两个省级水产品协同创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突破,为海洋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做实验。周薇薇,曲,照片

科教学科带头人,《走向大海》

可喜的是,青岛农业大学增加了山东省一流学科,深入开展前沿热点科研,培养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水产学科是青岛农业大学在海产养殖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海洋特色的学科。山东大学校长宋表示,山东省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海岸线,是中国第一个海洋资源丰富度指数。青岛农业大学在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和发展海洋相关产业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经过多年的创新发展,学校的水产养殖获得了两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构想后,学校成立了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定位于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输送科技成果和人才,打造农业院校“水产”特色品牌。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根据学科布局,学校确立了“学科领先”的战略,从“特色鲜明”加速到“优势突出”。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侯介绍说,该校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为加快渔业优质发展提供了保障。仅用一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同时,学校加大投入,搭建学科公共平台和团队基础平台,建设洁净细胞手术室和斑马鱼基因编辑中心,设立科研基金项目,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创新。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青年海创科”提升一流人才培养水平

据最新统计,青岛农业大学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山东省“一案一议”顶尖人才1人,泰山学者5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渔业创新团队岗位专家7人。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升级。

一流学科提升一流人才素质,提升一流人才培养水平。在一流人才的支持下,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涌现出一批拔尖的“大学生”。水产养殖专业2016级本科生、2019级研究生李翔,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创业,创办青岛奥仕达水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水族产品的开发和小丑鱼的人工养殖。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运营,已经有可能批量养殖9条小丑鱼,为水族商店和水族馆提供优质产品和健康的人工鱼,年销售额400万元。海洋生物人工养殖取得新突破,从小丑鱼人工养殖入手,实现未来更多海洋生物品种的人工养殖,为减少海洋生物捕捞、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在海洋学院,像李翔一样,它专注于蓝色产业,仍然有许多热爱学习和敢于创新的年轻学生。仅在校生中,两年内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3项、山东省创新创业培训项目1项,多名学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族景观技能大赛中获国家特别奖2项、国家二等奖2项;在全国水产养殖技能大赛中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在全国大学生水产养殖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一流学科凸显战略性海洋成就

从黄海沿岸到南海,王春德团队的研究足迹被留下了。他带领课题组分别杂交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成功育成了一系列具有极其显著生长优势的杂交扇贝新品种。其中,扇贝“渤海红”、“清农2号”、“清农金贝”被认定为水产新品种,成为我国扇贝养殖的主要品种,并在福建、广西、广东等南方水域成功养殖,创造了数百亿元的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老师用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喂养珊瑚。周伟伟曲天则摄

以陆促海,海陆协调发展,青岛农业大学水产学科形成了水产医学、水产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养殖、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四大学科,在水产育种、新育种技术、饲料研发、疾病防控等方面处于前沿。其中,“水产疾病免疫防控研究”创新团队为山东大学“清创人才引进计划”团队,“牙鲆和比目鱼肠道黏膜免疫屏障抗菌机制研究”团队为山东大学“清创科技计划”团队。三年来,科研项目总批准经费超过2500万元,获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2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7篇,授予发明专利12项。

[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优秀的科研人才在进行科研的同时,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刘省平教授长期从事海带的介绍工作。通过在贻贝上“种植”海带苗,让贻贝帮助海带苗在海底生根,解决了大规模海藻底播增殖问题。在青岛庐阳、烟台、洋口、琅琊等沿海地区,大型藻类增殖面积30亩。据刘省平介绍,他的“中型生物辅助大型海藻育苗海底基质附着技术”培育的种苗数量,目前可用于建设2亩左右的海底海藻养殖场,未来可达5亩以上。每亩人工海底藻类养殖场建设成本可控制在1000-5000元人民币范围内。而且藻场建设技术简单,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步伐。

标题:[科学技术]青岛农大:一流水产学科何以支撑一个海洋产业?

地址:http://www.heliu2.cn/cy/10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