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第26届海创周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对接会在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对接会由海创周组委会主办,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院指导,大连软件行业协会车联网分会(大连市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承办,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支持。会议汇聚政府部门、整车厂商、头部供应商、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80余人,聚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前沿领域,共探技术突破与产业未来,为大连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车联网是大连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赛道,目前产业营收规模已突破80亿元,集聚奇瑞、中科创达等百家链上企业,智能网联软硬件中国百强供应商中以东软集团、均联智行、亿咖通、华阳通用为代表的7家企业在大连设立研发中心。本次对接会既是高新区“以会聚链、以链成势”战略的关键落子,也是推动产业从技术单点突破向生态协同发展跃升的重要契机。当前,大连高新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22万软件人才储备及14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产业基础,正加速布局车联网、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通过政策赋能、生态共建,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加入大连“智造”生态圈。
会上,大连软件行业协会车联网分会(大连市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李春林系统介绍产业生态,联盟成员单位覆盖智能座舱、5G通讯等全技术链,依托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科研力量,已形成“头部企业引领-各级供应商协同联动-本土新锐突围”的立体格局。
在主题分享环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围绕技术融合与产业落地展开细致研讨。富赛汽车电子软件研发经理杨鹏飞提出“软硬分离趋势下多域融合控制器的创新路径”,一汽(北京)软件科技运营总监刘朝阳则围绕“对座舱智能化下半场趋势的思考”展开探讨。大连中科创达总经理张铭、豪森软件PLM资深专家贾吉等企业代表,分别从AI+智能座舱、数字化转型案例等维度分享实践经验。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宝军以“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为题,揭示产学研融合对技术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
会议期间,现场开展大连市车联网产业地图研讨会,车联网产业地图旨在系统梳理大连市车联网产业生态,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其核心目标是避免内卷式同质化竞争,推动实现 “差异化定位、错位协同发展”,通过从技术、产品、方案、标准、市场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深度挖掘产业发展脉络与资源分布。
产业地图不仅是对大连车联网产业现状的全景呈现,更是未来产业规划与资源调配的重要依据。它将整合分散的产业要素,清晰标注各企业、机构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优势,助力企业找准自身定位,实现互补发展。
随后,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代表,立足产业发展现状,对大连车联网产业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人才储备、市场竞争等方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充分研讨,形成强化政策引导、深化技术攻关、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区域合作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建议与解决方案,为推动大连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与合力,助力企业把握智能化、网联化新机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标题:第26届海创周·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对接会成功举办 大连车联网生态再升级
地址:http://www.heliu2.cn/gc/31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