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球领先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主办的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以下简称: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于2025年8月27-28日在上海顺利举办。
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举办期间,重磅推出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该论坛汇聚了50余位产业领袖、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以“内强根基,稳驭风浪”为主题,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趋势、创新技术及全球化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合作。
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已于8月28日顺利落幕。
精彩回顾·8月28日——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平行会)——医药专场
主办方开场白
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总裁 王晨晖先生
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平行会)——医药专场由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总裁王晨晖先生作开场致辞。
嘉宾致辞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 王宇教授
王宇教授指出,中国生物医药正以前所未有的澎湃动能,汇入全球健康产业浪潮。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创新药械达88项,创历史新高;新药出海交易额占全球50%,6家药企跻身世界50强。从实验室到临床、从本土到全球,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厚积薄发,已经成为一支备受关注的生力军。面向未来,唯有坚持长期主义,夯实基础、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共创人类健康共同体新篇章。
主题演讲
沙利文生命科学及数字健康战略顾问 Rhenu Bhuller
Rhenu Bhuller指出,在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深度变革的大环境下,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引擎,数据显示,近一年期间中国生物科技股票涨幅超60%,跨境交易量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尽管中国医药企业已踏上高速发展道路,如何在核心技术层面实现创新突破仍是维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还需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加强与国际药企的协同合作,通过灵活地调整协作模式来加速全球布局,最终激活全球药企合作潜力。
罗氏制药中国业务发展(亚洲)项目负责人 何剑奇
何剑奇介绍到,以商务拓展为渠道的外部创新始终是罗氏制药研发战略的基石,与我们庞大的内部研发管线并重。罗氏制药与外部公司和科学家的共赢合作是为患者带来突破性药物和医疗解决方案的核心方案。据内部统计,我们制药业务近50%的研发管线来源于外部合作。
中国生物制药执行董事、资深副总裁 谢炘
谢炘指出,当下中国医药产业正以迅猛增速强势崛起,其蓬勃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推动扶持,同时企业通过新兴技术赋能在多种创新药重磅管线的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并逐渐呈现领跑全球之趋势。中国生物制药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更应提高研发投入效能,强化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医药创新新生态。
药捷安康副总裁 盛泽娟博士
盛泽娟博士指出,在创新疗法领域,小分子药物以其靶点机制的高灵活性、差异化的成药性,生产的低成本性以及可用于联合用药的强协同性证明其作为新药研发基石的重要优势。临床数据表明,小分子药物在肿瘤靶向耐药机制中具有差异化潜力。 Tinengotinib可作为代表案例,是全球首创FGFR/JAK双通路抑制剂,首个靶向FGFR多重耐药突变,填补多种实体瘤FGFR抑制剂耐药后临床空白; 其针对谱系重塑的耐药机制突破更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而在免疫领域,当免疫调控进入“多通路、多细胞”时代,单一疗法的边际效益递减。小分子和大分子靶点互补、机制互补,把免疫网络从单点封堵升级为立体控制,既拓宽可用药空间,也延缓耐药出现。
康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林子荣林子荣指出,在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持续加剧的背景下,推动“健康老龄化”已成为应对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举措。长寿医学与线粒体医学的深度融合,将为系统性干预衰老进程提供新的科学路径。作为全球线粒体医学领域的引领者,康诺生物具备全球领先的NAD+等衰老标志物检测技术及线粒体干预手段,并拥有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NAD+药物——恩艾地。公司将持续深耕线粒体医学赛道,以线粒体为关键靶标,构建“检测-干预-再检测”的闭环服务体系,结合AI评估与量化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准、可追踪的抗衰老服务。公司将致力通过科技创新延长人类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实现。
NIE2025
《2025线粒体医学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白皮书》发布仪式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事业部咨询总监 张辰阳
张辰阳介绍到,《2025线粒体医学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白皮书》以“检测-干预-再检测”闭环为主线,首次系统梳理线粒体医学从单一药物到全周期生态的跃迁:在医疗端,康诺生物已凭全球唯一获批的NAD⁺注射剂“恩艾地®”和独家线粒体移植技术,切入心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千亿级市场;在消费端,面向老龄人口及女性抗衰人群,NAD⁺、NMN、NR等营养补充剂与NAD⁺、ATP、Sirtuins标志物检测组合,撬动约2,100亿元健康消费蓝海。白皮书中进一步指出,随着线粒体时钟、NGS与代谢功能检测标准化,行业将形成“诊断试剂+健康产品+治疗药物”三位一体的全球抗衰体系。
NIE2025
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 孝作祥博士
孝作祥博士指出,全球每年新发肿瘤病例数量超1,996万例,其中中国占482万, 针对实体瘤的治疗仍面临重大挑战。T细胞衔接器(TCE)技术作为新型高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更强的靶向性与安全性,将成为处理肿瘤疾病的重要发展方向。时迈药业将在加强管线研发的同时推动中国TCE市场占比,引领中国创新药在全球TCE领域突破技术壁垒。
NIE2025
《2025抗体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蓝皮书发布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事业部执行总监 李谦
李谦出,2024 年全球抗体药物市场已突破 737 亿美元,未来十年将以约 8.8% 的年复合增速冲击千亿美元大关;预计中国市场将以 17.4% 的复合年增长率,由 2024 年的 2,260 亿元扩张至 2034 年近 5,000 亿元,ADC、TCE 及多抗将担纲三大引擎。与此同时,中国创新加速出海:2019—2024 年 License-out 事件数量增长两倍,2025 年已披露交易总额逾 120 亿美元,其中 ADC 独占鳌头。在此背景下,《2025抗体药物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蓝皮书》系统梳理全球及中国抗体行业的技术演进、市场规模、产业格局和发展趋势,对于理解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IE2025
通瑞生物制药(上海)有限公司企业发展副总裁景兰博士
景兰博士指出,全球核药赛道正式进入百亿美金爆发期。数据显示,治疗类放射性药物季度增速冲至72%,诊断类增速33%,五年内市场容量将翻倍至250亿美元。中国企业应抓住此发展期,加强协同合作与产业投资研发,解决核供素全产业链供应问题,缩短国内外差距;同时大力推动生产链降本增效,促进中国从代工厂向全球供应链跃迁的重大转型。
复星凯瑞企业战略规划副总裁 虞芝瑛
虞芝瑛指出,细胞治疗正引领全球医疗进入全新范式。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 CAR-T 疗法销售额突破 45 亿美元,以年均超过20%的增速成为创新药增长核心引擎,预计2030年中国细胞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580亿元。同时,中国凭借政策支持与临床创新优势,研发管线数量全球占比47%,超越美国主导产业格局,但未来行业仍应深化研究转化、生产技术革新,推动细胞治疗从“高端定制”到“全民可及”。
镁伽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 张琰
张琰指出,在AI浪潮驱动生命科学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正加速推进实验室的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镁伽科技通过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进阶路径,打造“实验室5.0”新范式,为中国融合AI、自动化与行业应用,实现从数据治理、实验管理到智能决策的全链路覆盖。镁伽科技依托感知、构思、执行三大核心技术架构,为行业提供一系列自主智能体,助力中国生
NIE2025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穿越周期:生物医药企业的资本全生命周期管理之道
本次圆桌讨论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越主持,上药集团中央研究院首席科学官蔡学钧、百洋医药集团科研管理副总裁李丽华、科律律师事务所上海办事处顾问律师王一盈、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王海蛟以及沙利文捷利云科技董事长、捷利交易宝首席行政官万勇作为嘉宾参与了讨论。
在本场圆桌讨论中,各位嘉宾深入探讨了生物医药企业在全生命周期资本管理中的策略与落地,剖析了如何在内卷周期中识别并放大资本的“生命力”。几位嘉宾分别从产业孵化、法律架构、投资判断及数据工具视角提出见解,围绕早期估值锚定、跨境多地上市、投资人结构优化及资本路径的组织化能力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分享了以资本路径打造护城河、推动企业持续融资和跨越周期的宝贵经验。
圆桌讨论:未来已来,中国先进疗法的创新突破与加速转化
这场讨论由中信证券投行委医疗健康行业组联席负责人兼董事总经理刘晓岚主持。讨论嘉宾包括亦诺微医药创办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周国瑛,睿健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魏君,君赛生物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金华君,苏州华毅乐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FO张庆亮以及西比曼生物科技高级副总裁倪东耀。
在本次圆桌讨论中,嘉宾们聚焦中国先进疗法的全球化征程,围绕细胞与基因治疗、溶瘤病毒及新型抗体等前沿领域展开思想碰撞。他们剖析了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与技术红利带来的窗口期,探讨了如何以研发效率、成本优势及患者数据洞察构建差异化护城河;同时直面全球化临床开发、供应链韧性、监管分化和支付高墙四大挑战,分享了跨洲注册策略、标准化工艺平台及风险共担商业模式的最新实践。
精彩回顾·8月28日——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平行会)——器械专场
主办方开场白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毛化先生
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平行会)——器械专场由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作开场致辞。
嘉宾致辞
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 蔡江南教授
蔡江南教授指出,在中国医健产业的高速发展阶段,医药政策与监管体系的完善无疑是行业发展的助推器。国家从医健政策着手,通过大力推动新医保机制的建立与支付体系的完善,促进政策落地实践,破解长期保障难题,为中国医健持续赋能;同时,在药械产品的高速研发进程当中,国家应当聚焦于监管体系的升级更新,加速产品审评进程,助推创新出海,为产业创造前所未有的制度红利。只有确保政策革命与监管双驱动,才能最大程度地助力中国药械国际化进程。
主题演讲
爱齐科技亚太区战略投资部总监 曹乐
曹乐指出,当前中国消费医疗市场正处于穿越周期、迈向万亿规模的关键阶段,但仍面临同质化竞争、政策监管趋严以及医生资源等严峻挑战。中国消费医疗应大力推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链路健康管理,使技术驱动、数字化与AI深度赋能成为内驱引擎,推动产品快速迭代,在秉持“规范、创新、共赢”原则下,探索符合国情的新模式与新周期,回归医疗本质,依托技术优势与数据资产,构建全球化的个性化健康管理生态。
鹍远生物董事长兼CEO 张江立
张江立指出,癌症已成为中国首要健康威胁,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因癌症死亡占总死因的25%,如何提高患癌5年内生存率也成为国家急需解决的难题。鹍远生物凭借领先的DNA甲基化技术推动早筛革新,高效提高癌症早检率,通过多项产品临床实践形成筛查-诊断-监测全流程管理模式,为中国早筛市场赋能;同时,鹍远将持续以技术创新助力国家癌症防治战略,践行“早发现、早干预”的健康中国目标。
比邻星创投创始人&管理合伙人 孙晓路
孙晓路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正以全链条优势重塑全球格局:器械企业依托100%国产化供应链体系、万家医院协同搭建临床体系,助推产品快速完成临床试验并大幅度提升产能效率。同时,为持续中国医疗创新稳步发展发展以及推动产业出海,企业可以通过跨境协作加速产品研发进程,提升国内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国从医疗制造大国迈向创新策源地。
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CEO 郭光旭
郭光旭指出,随着全国健康需求升级,高端医疗植入器械的源头创新正成为国家战略重点,如何解决长期植入材料的生物稳定性是核心挑战。企业应将重心放在和新材料的自主研发,加速国产替代速度;同时,企业仍需加强材料合作,加速产品全球落地与临床普及。西安眼得乐将同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一道,深耕创新器械开发领域,推动中国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跃升。
以心医疗CEO&董事长 王莉
王莉指出, 心血管疾病诊疗正迎来技术革命,面对全球超6,400万心衰患者的高复发、反复住院难题,国产新型医疗器械ReDS肺水监测仪随俗崛起,临床数据显示,依托其精准检测定量,可降低30天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高达91%;同时,凭借自研技术与智能自动化工艺突破融合,新型治疗技术新材料心脏瓣膜愈发成熟,可以实现在手术量激增的同时,显著降低手术风险。以心医疗强调,中国引领性创新不仅解决临床问题,还能有效推动医疗普惠性,中国创新在全球高端医疗领域及市场破局将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
NIE2025
《2025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化现状与趋势蓝皮书》发布仪式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事业部咨询总监 郝帅
郝帅介绍到,中国医疗器械出海正经历量质齐升的关键跃迁。2024年出口规模突破千亿美元,生产企业超3.2万家,但单产仅0.32亿元,产能分散与高端化不足仍是痛点,未来医疗器械破局需仍聚焦三重能力:高端产品研发(如影像设备)、智能生产降本,以及欧美高端市场与东南亚新兴市场的差异化准入策略——这既是产能优化的出路,更是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的必由之路。
NIE2025
康沣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朱军
朱军指出,目前新型微创治疗这一创新赛道正为中国医疗注入蓬勃生命力,微创介入冷冻治疗布局慢病领域,凭借其高精准度、高适配度、微创、减轻疼痛、高组织选择性展现出巨大潜力。康沣生物认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应坚持产品深耕与平台技术多领域探索,通过跨学科融合加速产品研发与创新突破,在创新技术持续迭代的大环境下以提升治疗效率,提升国产器械治疗的国际竞争力。康沣生物目前已研发多款国际首创冷冻治疗产品。
恒医生物CTO 张春莉
张春莉介绍到,在中国医健行业崛起的巨大浪潮推动下,中国医美与生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前景。生物医药企业持续探索研发,坚持自主创新,加速产品国产替代宏观趋势。虽然产业增速明显,但企业仍任重道远,应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努力推动国产产品全球市场布局的同时还应当打好技术基石,形成从”成分“到”生态“的研发理念跃迁,努力实现中国企业走向高端化与国际化的跃迁之路的商业目标。
NIE2025
《2025医美注射类产品行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蓝皮书》发布仪式
沙利文大中华区医疗健康事业部咨询总监 赵一迪
赵一迪指出,医美注射市场正迎来结构性增长机遇。非手术类医美规模持续扩容,其中注射类项目成为核心驱动力。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成为消费者决策枢纽,通过真实案例分享与信息透明化,使注射类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在消费升级与数字化营销的双重助推下,注射医美已从奢侈消费转向大众化需求,千亿级市场正加速向规范化、高效化、个性化演进。
NIE2025
科睿驰医疗科技董事长 车海波
车海波指出,中国医疗产业崛起的同时,集采政策成为降本增效,解决供应端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核心。集采是供给侧改革和普惠医疗暨增加医疗可及性的必然。当前,集采政策正重塑价格市场为中国医疗器械持续赋能,数据显示,冠脉支架集采降价90%、外周耗材降幅40-75%,成本锐减的背后是医疗普惠与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使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呈现出“以价换量→规模效应→反哺研发”的高速发展态势。
DPM公司CEO 迟崇巍博士
迟崇巍博士指出,分子影像技术逐渐从科研走向临床,新技术创新突破将重塑精准外科的未来格局。数据显示,中国微创外科手术量年复合增长率超18%,预计2030年内窥镜市场将突破600亿元,同时随着进口替代政策加速,市场需求将推动技术更快速迭代,术中实时细胞分子水平引导的精准外科将成为现实。DPM公司企业立足当前,自主创新,着眼长远,在前期国家项目支持下攻克光学分子影像技术挑战,通过创新产品引领细分行业的新征程,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走向国际市场提供关键范式。
NIE2025
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中国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路
此次讨论由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副总裁陈启强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唯迈医疗CEO杨贺、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部总裁郑洪喆、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总监邢智凯、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拓展总监杜鹏以及红杉中国董事总经理徐强。
在本场圆桌讨论中, 嘉宾们围绕产学研医闭环如何打通、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如何落地展开对话;同时剖析了创新器械审批红利、DRG/DIP支付改革与国际化破局三条主线的交汇点,探讨了企业在不同市场准入规则、供应链韧性布局及海外品牌塑造中的策略取舍。此外,嘉宾们还就如何通过生态 协同与技术创新,把政策窗口期转化为可持续的全球竞争力,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启发性的交流。
圆桌讨论:从追随到领跑: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突围与市场格局的重构之路
此次讨论由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行部医疗组副总裁蔡林婷主持。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永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王韬,艾柯医疗器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丁邻,汉诺医疗董事会秘书叶盈以及北芯生命品牌传播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丁丁丁。
在本次圆桌讨论中,嘉宾们围绕“秩序重塑与价值突围”这一主线,深入探讨了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如何以创新研发为矛,打破进口品牌“先发优势”的护城河。他们从早期商业化痛点切入,分享了在渠道铺设、临床教育、成本控制和品牌信任建立上的实战应对。面向未来,嘉宾们进一步交流了由“攻”转“守”的战略布局:通过持续迭代产品管线、构建多层次渠道壁垒、强化售后与数据服务能力,以及打造生态级合作网络,以稳固来之不易的市场地位并实现长期价值跃升。
更多会议精彩瞬间
标题:内强根基,稳驭风浪——2025沙利文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地址:http://www.heliu2.cn/cy/32419.html